基于准PR控制的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13页 |
| ·当今世界的能源形势 | 第10页 |
| ·太阳能及其光伏产业 | 第10-12页 |
| ·国内外光伏并网发电技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 ·我国光伏发电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 第13页 |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 第15-27页 |
|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组成 | 第15页 |
|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分类 | 第15-16页 |
| ·并网逆变器的系统概述 | 第16-26页 |
| ·并网逆变器的分类及其拓扑 | 第16-19页 |
| ·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技术 | 第19-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技术 | 第27-41页 |
| ·逆变器系统模型分析 | 第27-30页 |
| ·逆变器的理想模型 | 第27-28页 |
| ·逆变器的工作状态分析 | 第28-29页 |
| ·系统建模 | 第29-30页 |
| ·逆变器的控制策略比较及仿真分析 | 第30-39页 |
| ·电流比例(P)控制 | 第30页 |
| ·电流比例积分(PI)控制 | 第30-31页 |
| ·电流比例谐振(PR)控制 | 第31-34页 |
| ·电流准比例谐振(PR)控制的提出 | 第34-36页 |
| ·准比例谐振(PR)控制器的分析与参数设计 | 第36-39页 |
| ·准比例谐振(PR)控制器的算法实现 | 第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系统参数及硬件设计 | 第41-52页 |
| ·主电路参数设计 | 第41-45页 |
| ·直流母线电压设计 | 第41页 |
| ·滤波器设计 | 第41-45页 |
| ·主要芯片选型 | 第45-47页 |
| ·DSP 控制器简介 | 第45-46页 |
| ·功率管驱动芯片 IR2103 | 第46-47页 |
| ·驱动电路 | 第47页 |
| ·交流量采样电路 | 第47-49页 |
| ·保护电路 | 第49-50页 |
| ·系统的资源分配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52-63页 |
|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 第52页 |
| ·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52-58页 |
| ·系统主程序设计 | 第53页 |
| ·定时器中断子程序设计 | 第53-54页 |
| ·功率驱动保护中断子程序设计 | 第54-55页 |
| ·SPWM 波形的软件实现 | 第55-58页 |
| ·软件锁相设计 | 第58-61页 |
| ·锁相环的原理 | 第59页 |
| ·DSP 中锁相环的设计 | 第5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第六章 仿真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63-70页 |
| ·仿真工具简介 | 第63-64页 |
| ·基于滞环电流控制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仿真与分析 | 第64-65页 |
| ·基于准 PR 控制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仿真与分析 | 第65-66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 ·实验装置及实验测量工具 | 第66-67页 |
| ·正负 15V 电源波形 | 第67页 |
| ·驱动电路波形 | 第67页 |
| ·交流电压采样电路电压抬升波形 | 第67-68页 |
| ·锁相环波形 | 第68页 |
| ·并网电流与电网电压的实验波形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 ·总结 | 第70-71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