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3页 |
| ·国外大马力拖拉机机组匹配研究现状 | 第9页 |
| ·国内大马力拖拉机机组匹配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内大马力拖拉机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 ·国内大马力拖拉机机组匹配现状 | 第12-13页 |
|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第2章 机组匹配中拖拉机受力分析及数学模型建立 | 第16-25页 |
| ·四轮驱动拖拉机性能及牵引动力学特点 | 第16-18页 |
| ·二轮驱动与四轮驱动拖拉机的特点与性能 | 第16-17页 |
| ·四轮驱动拖拉机运动学 | 第17-18页 |
| ·拖拉机机组受力分析及数学模型 | 第18-22页 |
| ·作用在拖拉机上的外力 | 第18-20页 |
| ·拖拉机牵引平衡方程式 | 第20页 |
| ·拖拉机机组的牵引效率 | 第20-21页 |
| ·拖拉机前、后轮垂直载荷分配 | 第21-22页 |
| ·拖拉机驱动轮滑转率 | 第22页 |
| ·拖拉机的功率平衡 | 第22页 |
| ·拖拉机旋耕机组动力分析 | 第22-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拖拉机牵引性能匹配优化研究 | 第25-42页 |
| ·整地机组制约因素与评价指标分析 | 第25-26页 |
| ·整地机组系统指标 | 第25页 |
| ·整地机组评价指标分析 | 第25-26页 |
| ·机组牵引特性分析 | 第26-30页 |
| ·牵引效率影响因素 | 第27-29页 |
| ·如何改善拖拉机牵引效率 | 第29-30页 |
| ·牵引效率优化 | 第30-35页 |
| ·拖拉机牵引力数学模型 | 第30-32页 |
| ·牵引效率最高 | 第32-35页 |
| ·计算实例与优化 | 第35-41页 |
| ·MATLAB 软件简介 | 第35-36页 |
| ·拖拉机模型实例介绍 | 第36-37页 |
| ·拖拉机牵引效率优化 | 第37-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拖拉机机组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42-51页 |
| ·拖拉机三维实体模型建立 | 第42-47页 |
| ·CATIA 简介 | 第42-44页 |
| ·拖拉机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44-47页 |
| ·拖拉机模型的参数化 | 第47-50页 |
| ·知识模块简介 | 第47-48页 |
| ·拖拉机参数驱动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拖拉机机组参数匹配系统设计 | 第51-64页 |
| ·CATIA 二次开发技术 | 第51-53页 |
| ·CATIA 二次开发接口 | 第51页 |
| ·CATIA 二次开发方法 | 第51-52页 |
| ·CATIA 二次开发步骤 | 第52-53页 |
| ·Automation API 二次开发技术 | 第53-56页 |
| ·Visual Basic 6.0 | 第53-54页 |
| ·Automation API 二次开发步骤 | 第54-56页 |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56-59页 |
| ·系统设计目标 | 第56页 |
| ·系统总体构成 | 第56-57页 |
| ·系统工作流程 | 第57-59页 |
| ·系统功能界面的实现 | 第59-61页 |
| ·系统主界面 | 第59页 |
| ·拖拉机参数输入/输出界面 | 第59-61页 |
| ·实例验证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附录A | 第69-72页 |
| 附录B CATIA API 二次开发VB 程序公用模块 | 第72-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