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1 土壤铁、锌的形态含量和有效性 | 第10-11页 |
·Fe和Zn在土壤中的形态 | 第10-11页 |
·土壤中Fe和Zn的含量及有效性 | 第11页 |
2 人体内铁、锌的营养与生理功能及缺乏状况 | 第11-13页 |
·铁的营养与生理功能 | 第11-12页 |
·锌的营养与生理功能 | 第12页 |
·人体铁、锌等微量养分的缺乏 | 第12-13页 |
3 铁、锌等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营养及生理功能 | 第13-15页 |
·铁、锌等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形态和分布 | 第13-14页 |
·铁和锌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 | 第14-15页 |
4 水稻籽粒铁、锌积累的生理机制 | 第15-17页 |
·根系对铁、锌的吸收 | 第15页 |
·根部横向运输 | 第15-16页 |
·木质部运输 | 第16页 |
·韧皮部运输 | 第16-17页 |
·铁、锌在种子中的储存 | 第17页 |
5 籽粒铁锌含量的基因型差异 | 第17-18页 |
6 提高水稻籽粒铁、锌含量的农艺途径 | 第18-19页 |
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6页 |
第二章 叶面微肥对粳稻籽粒微量元素积累的影响 | 第26-44页 |
摘要 | 第26页 |
ABSTRACT | 第26-2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40页 |
·叶面喷施四种微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28-30页 |
·叶面微肥对糙米和精米中Fe、Zn、Cu和Mn含量的影响 | 第30-40页 |
3 讨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第三章 提高粳稻籽粒铁含量的叶面铁肥技术研究 | 第44-58页 |
摘要 | 第44页 |
ABSTRACT | 第44-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3页 |
·叶面喷施铁肥对水稻叶片和穗部性状的影响 | 第46-47页 |
·叶面喷施铁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47-49页 |
·叶面喷施铁肥对水稻糙米和精米中微量元素积累的影响 | 第49-53页 |
3 讨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第四章 提高粳稻籽粒锌含量的叶面锌肥技术研究 | 第58-72页 |
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58-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0-67页 |
·叶面锌肥与氮肥互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叶面锌肥与氮肥互作对水稻籽粒微量元素积累的影响 | 第61-66页 |
·叶面锌肥与氮肥互作对水稻籽粒植酸含量的影响 | 第66-67页 |
3 讨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讨论 | 第72-80页 |
1 全文总结 | 第72-73页 |
2 讨论 | 第73-75页 |
·微量元素肥料与作物产量和营养品质 | 第73页 |
·叶面铁肥的施用技术 | 第73-75页 |
·高氮条件下锌肥的施用技术 | 第75页 |
3 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叶面铁肥技术研究 | 第75页 |
·叶面锌肥技术研究 | 第75-76页 |
4 本文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 第76-7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76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