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我国建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市场的重要性 | 第14-16页 |
·两对矛盾引发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市场化趋势 | 第14-15页 |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不可替代性功效 | 第15-16页 |
3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市场的理论界定与实践诠释 | 第16-25页 |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市场的理论界定 | 第16-20页 |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与内涵 | 第16-17页 |
·市场的概念 | 第17-18页 |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市场 | 第18-19页 |
·进入市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属性的法律界定——商品 | 第19-20页 |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市场的实践诠释 | 第20-23页 |
·法国Perrier Vittel瓶装矿泉水公司购买水源净化服务案 | 第20-22页 |
·澳大利亚Mullay-Darling流域水分蒸发信贷案 | 第22-23页 |
·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 第23页 |
·本文研究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市场的界定 | 第23-25页 |
4 我国建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市场的主要限制因素 | 第25-35页 |
·公共物品属性导致无人愿为“免费品”买单 | 第25-26页 |
·公共物品属性 | 第25页 |
·引发“无偿使用”心理 | 第25-26页 |
·外部性特征导致供需失衡 | 第26-27页 |
·外部性 | 第26页 |
·负外部性影响服务的持续性供给 | 第26-27页 |
·正外部性导致需求过剩 | 第27页 |
·资金因素和市场主体非积极参与的限制 | 第27-28页 |
·资金成为制约市场健康发展的瓶颈 | 第27-28页 |
·市场不确定性导致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 第28页 |
·现行法律政策难以保障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市场的建立 | 第28-35页 |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现行法律政策安排 | 第28-30页 |
·现行法律政策的实效考察——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为例 | 第30-32页 |
·现行法律政策安排存在立法偏差 | 第32-35页 |
5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市场有序运行的法律应对 | 第35-44页 |
·满足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性供给 | 第35-38页 |
·细化植树造林制度的责任 | 第35-36页 |
·改善现行森林分类经营制度 | 第36-37页 |
·将森林认证制度纳入立法考虑 | 第37-38页 |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使用权证交易制度 | 第38-41页 |
·产权途径解决公共物品及外部性问题的探讨 | 第38页 |
·使用权证交易制度 | 第38-39页 |
·使用权证交易的法律保障 | 第39-41页 |
·立法上重视资金问题并鼓励市场参与行为 | 第41-44页 |
·建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市场保障基金 | 第41页 |
·鼓励私人厂商的市场参与行为并设置专门机构协调保障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