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土壤评价论文

吉林省典型黑土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引言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3页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5-17页
     ·选题背景第15-17页
     ·选题目的、意义第17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30页
     ·农田土壤重金属输入输出平衡第17-22页
       ·农田系统土壤重金属输入第18-20页
       ·农田系统土壤重金属输出第20-21页
       ·农田系统土壤重金属平衡第21-22页
     ·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第22-28页
       ·重金属的形态分析第22-23页
       ·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第23-28页
     ·腐殖质对重金属的影响第28-29页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29-30页
   ·论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第30-32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0-31页
     ·论文技术路线第31页
     ·论文创新点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黑土利用现状第33-41页
   ·研究区概况第33-36页
     ·气候第34-35页
     ·地形地貌第35页
     ·地质第35-36页
     ·水文第36页
     ·植被第36页
   ·黑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36-40页
     ·土壤侵蚀第37页
     ·黑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减少第37-38页
     ·土壤物理性状恶化第38-39页
     ·土壤污染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德惠市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与空间分异规律第41-67页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41-47页
     ·土壤样品采集第41页
     ·样品处理与分析第41页
     ·质量控制第41-42页
     ·统计分析第42-47页
       ·主成分分析第42-45页
       ·克里格插值第45-47页
   ·德惠市农田土壤 pH 和 SOC 的空间变异第47-52页
     ·土壤理化性质的的统计特征值第47-50页
     ·土壤 pH 空间分布第50-51页
     ·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第51-52页
   ·德惠市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第52-58页
     ·土壤 Cr、Ni、Cu、Zn、Pb 的统计特征值第52-57页
     ·土壤 Cr、Ni、Cu、Zn、Pb 元素间相关规律第57-58页
     ·土壤 pH 和 SOC 对 Cr、Ni、Cu、Zn、Pb 含量的影响第58页
   ·德惠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第58-61页
   ·德惠市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异第61-64页
 本章小结第64-67页
第四章 开垦对重金属在土壤有机质组分中分布的影响第67-81页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68-70页
     ·土壤样品采集第68页
     ·样品处理与分析第68-69页
     ·统计分析第69-70页
   ·开垦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70页
   ·开垦对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影响第70-75页
     ·不同开垦年限黑土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特征第70-72页
     ·不同开垦年限黑土腐殖质组成及含量特征第72-75页
   ·开垦对重金属在有机质组分中分布的影响第75-79页
     ·黑土腐殖质不同组分中重金属含量分析第75-77页
     ·开垦对重金属在腐殖质中分布的影响第77页
     ·重金属在 HA 和 FA 中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第77-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五章 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风险评价第81-93页
   ·黑土重金属污染程度分析第81-88页
     ·评价方法第81-83页
       ·指数法第81-82页
       ·地累积指数法第82-83页
     ·评价标准第83-84页
     ·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结果第84-88页
       ·基于土壤背景值的单污染指数评价第84页
       ·基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单污染指数评价第84-85页
       ·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第85-86页
       ·地累积指数评价第86页
       ·评价结果对比第86-88页
   ·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第88-91页
     ·评价方法第88-89页
     ·评价结果第89-91页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3-97页
   ·研究结论第93-94页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94-97页
参考文献第97-113页
发表论文目录第113-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炭在黄土高原典型土壤中的改良作用
下一篇:不同作物与施肥对黑土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