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基于冠醚衍生物的功能化轮烷型分子梭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1章 分子机器的研究进展第13-40页
   ·引言第13页
   ·分子机器的定义第13-14页
   ·分子机器的类型第14-19页
     ·基于索烃(Catcnane)的分子机器第14-15页
     ·基于类轮烷(Pseudorotaxane)的分子机器第15-17页
     ·基于轮烷(rotaxane)的分子机器第17-19页
   ·分子机器的能量来源第19-25页
     ·化学能第20-21页
     ·电化学能第21-22页
     ·光化学能第22-24页
     ·其他能量方式第24-25页
   ·分子机器状态的表征方法第25-31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第25-26页
     ·核磁共振波谱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第26-29页
     ·荧光光谱法(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第29-31页
   ·分子机器的应用第31-39页
     ·纳米级分子阀门第31-32页
     ·有机合成反应催化剂第32-33页
     ·有机凝胶第33-36页
     ·超分子聚合物第36-38页
     ·农药毒性降解第38-39页
   ·展望第39-40页
第2章 带有二噻吩乙烯光致变色基团的多态轮烷型分子梭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第40-62页
   ·前言第40-42页
   ·课题提出第42-43页
   ·实验部分第43-48页
     ·实验试剂及测试仪器第43页
     ·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步骤第43-48页
   ·结果与讨论第48-61页
     ·轮烷化合物R1的核磁和质谱表征第48-50页
     ·轮烷化合物R1中冠醚的位置、运动情况及作用机理第50-52页
     ·轮烷化合物R1、哑铃形化合物D1及冠醚C1的光学性能研究第52-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3章 带有二茂铁基团的轮烷型分子梭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第62-88页
   ·前言第62-64页
   ·课题提出第64-66页
   ·实验部分第66-71页
     ·实验试剂及测试仪器第66页
     ·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步骤第66-71页
   ·结果与讨论第71-86页
     ·轮烷化合物R2的核磁和质谱表征第71-73页
     ·轮烷化合物R2中冠醚的位置、运动情况及作用机理第73-79页
     ·轮烷化合物R2及哑铃形化合物D2的光学性能研究第79-86页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4章 双荧光团作为阻挡基团的轮烷型分子梭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第88-109页
   ·引言第88-90页
   ·课题提出第90-91页
   ·实验部分第91-95页
     ·实验试剂及测试仪器第91页
     ·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步骤第91-95页
   ·结果与讨论第95-108页
     ·轮烷化合物R3的核磁和质谱表征第95-97页
     ·轮烷化合物R3中冠醚的位置、运动情况及作用机理第97-101页
     ·轮烷化合物R3及哑铃形化合物D3的光学性能研究第101-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第5章 以锌卟啉为核心的星状轮烷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第109-130页
   ·引言第109-112页
   ·课题提出第112-113页
   ·实验部分第113-118页
     ·实验试剂及测试仪器第113-114页
     ·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步骤第114-118页
   ·结果与讨论第118-129页
     ·轮烷化合物R4的核磁和质谱表征第118-120页
     ·轮烷化合物R4中冠醚的位置及运动情况表征第120-127页
     ·轮烷化合物R4的光学性能研究第127-129页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第6章 基于轮烷体系的有机凝胶第130-140页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第130-136页
     ·轮烷化合物R5的合成第130-133页
     ·轮烷化合物R6的合成第133-136页
   ·结果与讨论第136-139页
     ·轮烷化合物R5的核磁和质谱表征第137-138页
     ·轮烷化合物R6的核磁表征第138页
     ·轮烷化合物的凝胶实验第138-139页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第7章 结论第140-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4页
附录第154-155页
致谢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氟甲磺酸稀土盐催化剂在以对甲苯磺酰胺基为离去基的反应和合成1,4-杂环化合物中应用之研究
下一篇:聚合物刷结构及溶剂响应特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