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泥石流论文

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指标的提取与等级划分

内容提要第1-7页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30页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16-1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5页
     ·泥石流定义和研究现状第18-21页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第21-25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5-28页
   ·主要的创新点第28-30页
第2章 泥石流的发育环境概况第30-46页
   ·地理与地形条件第30-32页
   ·地层岩性条件第32-35页
   ·构造地质条件第35页
     ·断裂构造第35页
     ·褶皱构造第35页
   ·气象水文条件第35-39页
     ·气象第35-37页
     ·水文第37-39页
   ·植被条件第39-40页
   ·泥石流发育条件第40-46页
     ·物源条件第40-43页
     ·水文条件第43-45页
     ·地形条件第45-46页
第3章 遥感影像应用第46-70页
   ·遥感影像第46-47页
   ·SPOT5 遥感影像第47-51页
   ·遥感影像解译第51-59页
     ·基于遥感平面影像的解译第51-52页
     ·DEM 融合遥感影像的解译第52-53页
     ·泥石流遥感影像解译第53-57页
     ·泥石流特征参数的遥感解译第57-59页
   ·现场调查泥石流特征及成因第59-68页
     ·山坡型泥石流特征第60-61页
     ·山谷型泥石流特征第61-65页
     ·泥石流成因第65-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4章 泥石流评价指标的提取第70-96页
   ·泥石流评价指标的初步选取第70-78页
     ·泥石流评价指标选取历程第70-71页
     ·评价指标初步选取第71-78页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评价指标提取第78-86页
     ·粗糙集理论第78-82页
     ·工程实际应用第82-86页
   ·基于逐步判别分析理论的评价指标提取第86-94页
     ·逐步判别分析理论第86-88页
     ·工程实际应用第88-94页
   ·两种方法提取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第94页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5章 组合赋权第96-114页
   ·评价指标组合赋权法第96-102页
     ·层次分析法第97-100页
     ·因子分析法第100-101页
     ·组合赋权第101-102页
   ·评价指标组合赋权计算第102-112页
     ·CCJ1 的组合赋权计算第103-105页
     ·CCJ2 的组合赋权计算第105-106页
     ·CCJ3 的组合赋权计算第106-108页
     ·CCJ4 的组合赋权计算第108-110页
     ·ZBPB 的组合赋权计算第110-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6章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第114-140页
   ·泥石流危险性可拓学评价第114-127页
     ·可拓学理论第115-118页
     ·可拓学评价应用第118页
     ·基于 CCJ1 的可拓学评价应用第118-120页
     ·基于 CCJ2 的可拓学评价应用第120-122页
     ·基于 CCJ3 的可拓学评价应用第122-124页
     ·基于 CCJ4 的可拓学评价应用第124-126页
     ·基于 ZBPB 的可拓学评价应用第126-127页
   ·泥石流危险性传统方法评价第127-133页
     ·刘希林模型简介第127-132页
     ·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应用第132-133页
   ·不同模型对比分析第133-138页
   ·本章小结第138-140页
第7章 结论与建议第140-144页
   ·主要结论第140-142页
   ·主要建议第142-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56页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6-158页
致谢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公路下伏多层采空区地表沉陷数值模拟及预测研究
下一篇:黑龙江省有色、贵金属成矿规律及定量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