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30页 |
| ·热熔压敏胶 | 第11-18页 |
| ·概述 | 第11页 |
| ·热熔压敏胶的粘附性能 | 第11-13页 |
| ·热熔压敏胶类型 | 第13-15页 |
| ·SIS基热熔压敏胶 | 第15-18页 |
| ·经皮给药系统 | 第18-24页 |
| ·概述 | 第18-20页 |
| ·经皮给药系统类型 | 第20-21页 |
| ·药物释放机理研究 | 第21-23页 |
| ·经皮给药系统基质的研究 | 第23-24页 |
| ·两亲性热熔压敏胶基质 | 第24-27页 |
| ·概述 | 第24页 |
| ·两亲性热熔压敏胶基质的制备 | 第24-25页 |
| ·可控环氧化反应 | 第25-27页 |
| ·课题的立项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 ·立项依据 | 第27页 |
| ·选题意义 | 第27-28页 |
| ·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 2 环氧化反应的可控研究 | 第30-40页 |
| ·前言 | 第30页 |
|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30页 |
| ·环氧化ESIS的合成 | 第30-31页 |
| ·测试与标准 | 第31-32页 |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1页 |
| ·核磁共振(~1HNMR)分析 | 第31页 |
|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 | 第31-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 ·环氧化反应机理 | 第32-33页 |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6页 |
| ·反应重现性研究 | 第36-37页 |
| ·玻璃化转变温度影响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3 H-ESIS基热熔压敏胶的研究 | 第40-53页 |
| ·前言 | 第40页 |
|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 ·测试与标准 | 第41-45页 |
| ·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 | 第41-42页 |
| ·接触角分析 | 第42页 |
|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 | 第42页 |
| ·粘附性能 | 第42-43页 |
| ·药释放性能 | 第43-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2页 |
| ·ESIS微观结构分析 | 第45-46页 |
| ·ESIS极性分析 | 第46-48页 |
| ·相容性分析 | 第48-49页 |
| ·粘附性能 | 第49-50页 |
| ·药释放性能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4 H-SIS/ESIS/RLPO基热熔压敏胶的研究 | 第53-60页 |
| ·前言 | 第53页 |
|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53页 |
|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 ·测试与标准 | 第54页 |
| ·粘附性能 | 第54页 |
| ·药释放性能 | 第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59页 |
| ·ESIS对热熔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第54-56页 |
| ·RLPO对热熔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第56-58页 |
| ·PEG2000对热熔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 | 第65-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