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导论 张承志、鲁迅: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中的精神苦行者 | 第11-14页 |
第一章 鲁迅、张承志小说主题意蕴探究 | 第14-31页 |
第一节 孤独 | 第14-20页 |
一、 “个”与“群”对立下的孤独 | 第14-17页 |
二、 作为异端的孤独 | 第17-20页 |
第二节 反抗 | 第20-25页 |
一、 反抗绝望 | 第20-23页 |
二、 反抗虚无 | 第23-25页 |
第三节 救赎 | 第25-31页 |
一、 直面惨淡的人生 | 第25-27页 |
二、 从个体救赎走向宗教救赎 | 第27-31页 |
第二章 鲁迅、张承志小说人物形象剖析 | 第31-51页 |
第一节 知识分子 | 第31-38页 |
一、 没落的旧知识分子和崛起的新知识分子:鞭挞与同情 | 第32-34页 |
二、 走向民众的当代知识分子:反思与重塑 | 第34-38页 |
第二节 底层劳动人民 | 第38-44页 |
一、 异化的为奴隶者:悲悯与批判 | 第38-41页 |
二、 力量与正义的象征者:尊崇与融入 | 第41-44页 |
第三节 复仇者 | 第44-51页 |
一、 形而上的精神复仇者:自我献祭以启蒙 | 第45-47页 |
二、 血与火的以暴抗暴者:守护信仰和人道 | 第47-51页 |
第三章 鲁迅、张承志“精神界之战士”谱系构建 | 第51-56页 |
第一节 相似的生命体验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第51-53页 |
第二节 潜隐的尼采哲学思想 | 第53-56页 |
总论 张承志、鲁迅精神探索的意义与价值思索 | 第56-58页 |
注释 | 第58-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