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住宅外环境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概念限定 | 第11-12页 |
·住宅、住区 | 第11页 |
·外环境 | 第11页 |
·景观 | 第11-12页 |
·国内外健康住宅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与实践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与实践 | 第13-14页 |
·研究设计 | 第14-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框架 | 第15-18页 |
2 健康住宅概念辨析 | 第18-24页 |
·健康的概念 | 第18-19页 |
·定义 | 第18页 |
·特征 | 第18-19页 |
·健康住宅的概念 | 第19-22页 |
·健康理念分析 | 第19-21页 |
·与绿色、生态、可持续住宅的异同 | 第21-22页 |
·健康住宅外环境景观设计的总体目标 | 第22-24页 |
3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年版)》解析 | 第24-30页 |
·建设理念 | 第24-25页 |
·《04版技术要点》中的建设理念 | 第24页 |
·解析 | 第24-25页 |
·建设特点 | 第25页 |
·广义理解健康 | 第25页 |
·强调开放研究 | 第25页 |
·立足大众住宅 | 第25页 |
·注重可操作性 | 第25页 |
·技术体系与实践 | 第25-28页 |
·技术体系 | 第25-26页 |
·建设试点 | 第26-28页 |
·对健康住宅外环境的相关研究 | 第28-30页 |
·内容分析 | 第28-29页 |
·特征要求 | 第29页 |
·不足之处 | 第29-30页 |
4 我国城市住区外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 第30-36页 |
·发展历程 | 第30-31页 |
·现存问题 | 第31-34页 |
·轻率处理基地 | 第32页 |
·重形式轻功能 | 第32页 |
·缺乏地域特色 | 第32-33页 |
·缺乏人文关怀 | 第33页 |
·炒作概念,流于表面 | 第33-34页 |
·从"健康住宅"看住区外环境现存问题 | 第34-36页 |
5 健康住宅外环境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36-48页 |
·核心理论框架的构建 | 第36-38页 |
·环境心理学 | 第38-45页 |
·人的知觉特征 | 第38-39页 |
·人的活动特征 | 第39-40页 |
·外环境空间 | 第40-45页 |
·生态学 | 第45-46页 |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 第46-48页 |
6 健康住宅外环境景观设计原则 | 第48-54页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48-49页 |
·环境共生原则 | 第49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49-50页 |
·地域性原则 | 第50-51页 |
·康体休闲原则 | 第51-54页 |
7 健康住宅外环境景观设计 | 第54-80页 |
·宏观层面——整体规划 | 第54-55页 |
·微观层面——景观要素处理 | 第55-80页 |
·道路交通组织 | 第55-60页 |
·绿地景观 | 第60-66页 |
·水体 | 第66-68页 |
·环境小品 | 第68-71页 |
·户外活动场所 | 第71-80页 |
8 实例分析——以长沙市典型健康住宅为例 | 第80-102页 |
·长沙市概况 | 第80-82页 |
·地理位置 | 第80页 |
·自然条件 | 第80-81页 |
·人文环境 | 第81页 |
·环境概况 | 第81-82页 |
·亚华·香舍花都 | 第82-92页 |
·基本概况 | 第82-83页 |
·总体规划 | 第83页 |
·特色 | 第83-88页 |
·对外环境景观的使用评价 | 第88-92页 |
·新星小区 | 第92-100页 |
·基本概况 | 第92页 |
·总体规划 | 第92-96页 |
·调研方法 | 第96-97页 |
·结果分析 | 第97-99页 |
·总评 | 第99-100页 |
·改进建议 | 第100-102页 |
结论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