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次 | 第10-13页 |
引言 | 第13-17页 |
第1章 水性溶剂扩散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及理化性质研究 | 第17-29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17-18页 |
·试剂 | 第17页 |
·仪器 | 第17-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20页 |
·水性溶剂扩散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及PEG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pSLN) | 第18页 |
·固体脂质纳米粒/载阿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SLN/DOX)及PEG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PEG修饰载阿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pSLN/DOX)的制备 | 第18-19页 |
·SLN及pSLN的理化性质考察 | 第19页 |
·SLN/DOX及pSLN/DOX的理化性质考察 | 第19-2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0-27页 |
·PEG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 第20-21页 |
·SLN及pSLN的粒径、多分散系数及表面电位 | 第21-22页 |
·SLN及pSLN的表面元素分析 | 第22-23页 |
·SLN及pSLN的接触角测定 | 第23-24页 |
·SLN及pSLN的稳定性评价 | 第24-25页 |
·SLN及pSLN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测定 | 第25-26页 |
·载药SLN及pSLN的体外释放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9页 |
第2章 脂质纳米载体及PEG修饰脂质纳米载体的细胞转运研究 | 第29-45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9-30页 |
·试剂 | 第29-30页 |
·仪器 | 第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5页 |
·Caco-2和HT29细胞的培养 | 第30页 |
·Caco-2/HT29共培养细胞单层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SLN及pSLN的细胞毒性评价 | 第31页 |
·SLN/DOX的细胞经时摄取 | 第31-32页 |
·pSLN/DOX的细胞摄取能力考察 | 第32-33页 |
·SLN/DOX及pSLN/DOX的细胞单层(Caco-2/HT29)转运 | 第33页 |
·PEG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入胞机制研究 | 第33-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4页 |
·Caco-2/HT29单层完整性评价 | 第35-36页 |
·SLN及pSLN的细胞毒性评价 | 第36-38页 |
·SLN/DOX的细胞定性及定量摄取 | 第38-40页 |
·pSLN/DOX的细胞摄取能力考察 | 第40-41页 |
·SLN/DOX及pSLN/DOX跨具有粘液分泌性质的Caco-2/HT29共培养细胞单层研究 | 第41-42页 |
·SLN及pSLN的HT29细胞摄取机制研究 | 第42-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脂质纳米载体及PEG修饰脂质纳米载体通过大鼠肠道的体内外研究 | 第45-55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5-46页 |
·试剂 | 第45页 |
·仪器 | 第45-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荧光标记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 第46页 |
·外翻肠囊法考察SLN及pSLN的胃肠道转运吸收 | 第46-47页 |
·结扎肠循环模型考察SLN及pSLN的体内肠道吸收 | 第47-48页 |
·SLN及pSLN的体内口服吸收研究 | 第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4页 |
·外翻肠囊法考察SLN及pSLN的胃肠道转运吸收 | 第48-50页 |
·结扎肠循环模型考察SLN及pSLN的体内肠道吸收 | 第50-51页 |
·SLN及pSLN的体内口服吸收研究 | 第51-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综述 | 第63-81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作者简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