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6页 |
1 导论 | 第16-40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人口加速老龄化使我国养老金支出迅猛增长 | 第16-17页 |
·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不完善,覆盖面不足 | 第17-18页 |
·后金融危机时代养老金的投资风险加大 | 第18-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重要概念的厘定 | 第19-22页 |
·养老金和养老金制度 | 第19-20页 |
·财政可持续性 | 第20-22页 |
·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 第22-36页 |
·国际上养老金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和思想 | 第22-27页 |
·养老模式和养老金筹资模式 | 第27-32页 |
·中国养老金制度的主要研究 | 第32-35页 |
·文献评述 | 第35-36页 |
·主要研究方法和逻辑框架 | 第36-37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论文的结构和框架 | 第37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和不足 | 第37-40页 |
·论文的创新点和主要工作 | 第37-38页 |
·论文的不足 | 第38-40页 |
2 中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现状 | 第40-70页 |
·现代养老金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国际经验 | 第40-45页 |
·现代养老金制度的起源 | 第40-41页 |
·现代养老金制度的发展 | 第41-44页 |
·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改革 | 第44-45页 |
·中国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 | 第45-54页 |
·1951—1984年:国家保障与企业统筹相结合阶段 | 第45-46页 |
·1984—1996年:养老金制度的改革试验阶段 | 第46-47页 |
·1997年至今:现代养老保险制度形成阶段 | 第47-50页 |
·对中国养老金制度的总体评价 | 第50-54页 |
·城镇养老金制度分析 | 第54-61页 |
·城镇养老金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第54-56页 |
·现行城镇养老金制度的现状及思考 | 第56-61页 |
·农村养老金制度分析 | 第61-70页 |
·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对传统养老体系的挑战 | 第61-62页 |
·农村居民社会结构变化对传统养老保障体系带来的挑战 | 第62-63页 |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与发展经历的主要阶段 | 第63-65页 |
·现行农村养老金制度的现状及评价 | 第65-70页 |
3 中国养老金的隐性债务透视 | 第70-81页 |
·养老金隐性债务的形成及其显化 | 第70-73页 |
·养老金隐性债务的由来 | 第70-71页 |
·养老金隐性债务的显化 | 第71-72页 |
·养老金隐性债务的规模 | 第72-73页 |
·养老金隐性债务测算模型的构建 | 第73-78页 |
·养老金隐性债务的基本构成 | 第73-74页 |
·“老人”引致的隐性债务测算模型 | 第74-75页 |
·退休“中人”引致的隐性债务测算模型 | 第75-77页 |
·在职“中人”引致的隐性债务测算模型 | 第77-78页 |
·养老金隐性债务总水平的测定 | 第78-81页 |
·养老金隐性债务总水平测算模型 | 第78-79页 |
·缩减养老金隐性债务的政策建议 | 第79-81页 |
4 中国养老金待遇水平和替代率分析 | 第81-101页 |
·中国养老金待遇水平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81-85页 |
·中国养老金待遇水平制定的历次改革和主要原则 | 第81-82页 |
·养老金待遇水平的现状 | 第82-85页 |
·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分析 | 第85-101页 |
·替代率、抚养比、缴费率等相关概念 | 第85-86页 |
·养老金替代率模型及其分析 | 第86-90页 |
·养老金替代率的弹性分析 | 第90-95页 |
·养老金替代率理论水平的确定 | 第95-98页 |
·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与政策建议 | 第98-101页 |
5 中国的财政养老金支出和筹资分析 | 第101-127页 |
·当前财政支出的基本情况 | 第101-104页 |
·中国财政支出分类 | 第101页 |
·近年全国财政支出情况 | 第101-104页 |
·财政养老金支出的规模及增速 | 第104-107页 |
·全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及增速 | 第104-105页 |
·全国财政养老金支出规模及增速 | 第105-107页 |
·农民工群体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后的影响 | 第107-119页 |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养老金制度收入消费配比分析 | 第107-113页 |
·农民工与新型农村养老金制度收入消费配比分析 | 第113-119页 |
·养老保障资金的筹资情况 | 第119-127页 |
·全国社保基金面临着难以履行未来支付责任的困难 | 第119-124页 |
·筹资制度化不足导致全国社保基金履行未来支付责任困难 | 第124页 |
·筹资制度化对解决全国社保基金未来支付责任的意义 | 第124-127页 |
6 完善社保基金,保障养老金制度可持续发展 | 第127-165页 |
·社保基金制度的发展状况 | 第127-133页 |
·全国社保基金的规模 | 第127-128页 |
·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 | 第128-132页 |
·社保基金的社会保障功能 | 第132-133页 |
·发展全国社保基金,保障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 | 第133-143页 |
·养老金支出缺口测算 | 第133-134页 |
·社保基金的资金供给能力分析 | 第134-140页 |
·社保基金未来支付压力的原因分析 | 第140-141页 |
·养老金支出缺口对社保基金的要求 | 第141-143页 |
·全国社保基金的发展建议 | 第143-165页 |
·中央财政预算拨款渠道筹资制度化的建议 | 第143-146页 |
·拓宽全国社保基金托管渠道的建议 | 第146-155页 |
·拓展地方社保资金托管渠道的建议 | 第155-165页 |
7 全面优化养老金制度,支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第165-197页 |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及表现 | 第165-167页 |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 | 第165-166页 |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 | 第166页 |
·“十二五”规划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要求 | 第166-167页 |
·养老金制度对于居民消费模式和行为的影响 | 第167-174页 |
·养老金制度对于居民消费模式的基本影响 | 第167-169页 |
·中国养老金制度与居民消费模式关系分析 | 第169-173页 |
·中国养老金制度的改进及对居民消费模式的影响 | 第173-174页 |
·养老金制度对于构建科学合理收入分配关系的影响 | 第174-180页 |
·养老金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分析方法与数据 | 第175-176页 |
·主要估计结果 | 第176-179页 |
·养老金对居民收入分配的改进 | 第179-180页 |
·中国养老金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框架和财力测算 | 第180-195页 |
·人口增长测定 | 第181-182页 |
·农民工就业搜寻测定 | 第182-184页 |
·养老保险基金存量资金的投资测定 | 第184-187页 |
·政府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测定 | 第187-190页 |
·多因素条件下的养老金制度的消费替代水平 | 第190-191页 |
·“十二五”期间中国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预测与建议 | 第191-195页 |
·优化养老金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第195-19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97-198页 |
参考文献 | 第198-212页 |
后记 | 第212-2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