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陵园文化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广州市福山革命公墓规划设计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页 |
·法国巴黎拉雪兹公墓——灵魂的栖所 | 第11-12页 |
·美国阿灵顿公墓——见证战争 | 第12-13页 |
·莫斯科新圣母公墓——雕琢人生 | 第13页 |
·奥地利圣麦斯公墓——维也纳的酣梦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黄帝陵——炎黄子孙祭祖谒陵的场所 | 第14页 |
·孔林——至圣林 | 第14-15页 |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园 | 第15-16页 |
·龙华烈士陵园——“过去”“现在”“未来”的交替 | 第16页 |
·相关概念的使用与界定 | 第16-17页 |
·陵园 | 第16页 |
·文化景观 | 第16-17页 |
·陵园中的文化景观的界定 | 第17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线路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现代陵园文化景观基础理论研究 | 第19-32页 |
·现代陵园文化景观的形成 | 第19-23页 |
·陵园文化景观的主要功能 | 第23-30页 |
·纪念功能 | 第23-26页 |
·游赏功能 | 第26-27页 |
·生态功能 | 第27-30页 |
·现代陵园文化景观的特征 | 第30-32页 |
·文化氛围的严肃性 | 第30页 |
·精神载体的事实性 | 第30-31页 |
·纪念功能的复合性 | 第31页 |
·空间结构的规则性 | 第31页 |
·整体环境的艺术性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现代陵园文化景观规划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 第32-36页 |
·规划设计策略 | 第32-33页 |
·规划思想人文化 | 第32-33页 |
·景观环境生态化 | 第33页 |
·规划设计方法 | 第33-36页 |
·公园式园林布局方法 | 第33-34页 |
·艺术化营建景观方法 | 第34-35页 |
·可持续发展方法 | 第35页 |
·以人为本方法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广州市福山革命公墓规划设计实践 | 第36-56页 |
·项目概况 | 第36页 |
·规划设计的依据及指导思想 | 第36-37页 |
·规划设计的依据 | 第36页 |
·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 第36-37页 |
·项目规划设计的理念构思 | 第37页 |
·功能分区 | 第37-38页 |
·主要文化景点设计 | 第38-43页 |
·主入口英雄广场区 | 第38页 |
·木棉大道景观轴 | 第38-39页 |
·建设大道景观轴 | 第39-40页 |
·大小福海 | 第40页 |
·神龟纪念馆 | 第40-41页 |
·骨灰堂区 | 第41-42页 |
·副省级、部级墓区 | 第42页 |
·办公接待区 | 第42页 |
·后勤服务区 | 第42-43页 |
·工程设计 | 第43-56页 |
·竖向设计 | 第43页 |
·水系设计 | 第43-44页 |
·种植设计 | 第44-45页 |
·建筑设计 | 第45-47页 |
·交通组织设计 | 第47-48页 |
·景观小品设计 | 第48-49页 |
·雕塑设计 | 第49-50页 |
·给排水设计 | 第50-52页 |
·电器设备设计 | 第52-55页 |
·防灾设计 | 第55页 |
·辅助设施设计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