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8-15页 |
1 NDM-1的起源 | 第8-10页 |
2 NDM-1的流行 | 第10页 |
3 NDM-1的检测方法 | 第10-11页 |
4 NDM-1的结构特点 | 第11-14页 |
5 结语 | 第14-15页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15-51页 |
实验一 NDM-1鲍曼不动杆菌基本生物学特性分析 | 第15-2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5-18页 |
·材料 | 第15-16页 |
·方法 | 第16-18页 |
2 结果 | 第18-21页 |
·NDM-1鲍曼不动杆菌菌落形态 | 第18页 |
·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 | 第18页 |
·电镜观察 | 第18-19页 |
·细菌卡鉴定及药敏卡鉴定 | 第19-20页 |
·PCR鉴定 | 第20页 |
·生长曲线 | 第20-21页 |
3 讨论 | 第21-22页 |
4 小结 | 第22-23页 |
实验二 NDM-1鲍曼不动杆菌bla_(NDM-1)基因序列分析及表达 | 第23-3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3-28页 |
·材料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28页 |
2 结果 | 第28-31页 |
·bla_(NDM-1)基因的PCR扩增 | 第28页 |
·重组质粒pMD18-T::bla_(NDM-1)的PCR鉴定结果 | 第28-29页 |
·重组双酶切鉴定 | 第29页 |
·测序比对结果 | 第29-31页 |
·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 第31页 |
3 讨论 | 第31-32页 |
4 小结 | 第32-33页 |
实验三 质粒的提取和消除 | 第33-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7页 |
·材料 | 第33-34页 |
·方法 | 第34-37页 |
2 结果 | 第37-39页 |
·质粒提取实验 | 第37-38页 |
·质粒消除实验结果 | 第38页 |
·质粒消除株的最小抑菌浓度 | 第38-39页 |
·质粒消除菌株的质粒结果 | 第39页 |
3 讨论 | 第39-40页 |
4 小结 | 第40-41页 |
实验四 体外和体内接合转导 | 第41-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4页 |
·材料 | 第41-42页 |
·方法 | 第42-44页 |
2 结果 | 第44-48页 |
·对构建的重组菌E.coli DH5 α::pBR322检测结果 | 第44页 |
·受体菌为E.coli DH5 α::pBR322的体外接合转导实验 | 第44-46页 |
·体内接合转导实验结果(数值均为10只小鼠平均值) | 第46-48页 |
·对体外和体内接合转导成功的菌株最小抑菌浓度测定实验 | 第48页 |
3 讨论 | 第48-50页 |
4 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个人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