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等离子体处理炭载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应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6页
   ·葡萄糖氧化反应催化剂的研究第10-15页
     ·葡萄糖酸的制备方法第10-12页
       ·生物发酵法第10页
       ·均相化学氧化法第10-11页
       ·电解氧化法第11页
       ·多相催化氧化法第11-12页
     ·葡萄糖多相氧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12-15页
       ·Pt系和Pd系催化剂第12-13页
       ·Au系催化剂第13-15页
   ·等离子体技术制备催化剂第15-24页
     ·等离子体概述第15-17页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简介第17-19页
       ·热等离子体的应用第17-18页
       ·冷等离子体的应用第18-19页
     ·等离子体制备催化剂第19-24页
       ·等离子体制备超细颗粒催化剂第19-20页
       ·等离子体喷涂制备膜催化剂第20-21页
       ·等离子体用于表面处理和改性第21-23页
       ·等离子体还原金属催化剂第23-24页
   ·论文工作的提出与研究内容第24-26页
     ·用于葡萄糖氧化反应的Au/C和Pd/C催化剂存在的问题第24-25页
     ·等离子体还原机理的初步探讨第25页
     ·论文的内容安排第25-26页
第二章 等离子体制备Au/C催化剂用于葡萄糖氧化反应第26-55页
   ·引言第26-27页
   ·Au/C催化剂的制备第27-29页
     ·实验原料和设备第27-28页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处理Au/C催化剂第28-29页
     ·氢气还原Au/C催化剂第29页
   ·Au/C催化剂的表征第29-30页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29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29-30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0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30页
   ·Au/C催化剂用于葡萄糖氧化反应第30-33页
     ·试剂和仪器第30-31页
     ·反应操作过程第31页
     ·反应活性评价方法第31-33页
   ·催化剂表征的结果与讨论第33-44页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33-34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4-40页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40-41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41-44页
   ·Au/C催化剂用于葡萄糖氧化反应的活性测试第44-53页
     ·产物分析结果第44-46页
     ·反应活性评价结果第46-53页
       ·处理方法相同的催化剂的活性比较第46-47页
       ·不同处理方法制备的催化剂之间的活性比较第47-50页
       ·活性评价结果总结第50-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三章 等离子体制备Pd/C催化剂用于葡萄糖氧化反应第55-66页
   ·引言第55-56页
   ·Pd/C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活性评价第56-57页
     ·催化剂制备第56页
     ·催化剂表征第56页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56-57页
   ·催化剂表征结果与讨论第57-65页
     ·等离子体处理对载体孔道结构的影响第57-58页
     ·催化剂的XRD表征第58页
     ·催化剂的XPS分析第58-60页
     ·催化剂的TEM表征第60-61页
     ·催化剂的TPR分析第61-62页
     ·葡萄糖氧化反应活性评价结果第62-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四章 等离子体制备DMFC阳极Pt-Ru/C催化剂及等离子体还原机理的初步探讨第66-88页
   ·引言第66-67页
   ·Pt-Ru/C阳极催化剂的制备第67-68页
   ·催化剂的表征与电化学测试第68-69页
   ·催化剂表征结果第69-76页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69-72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72-74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74-76页
   ·电化学测试结果第76-85页
     ·等离子体处理的催化剂测试结果第76-80页
     ·氢气处理的催化剂测试结果第80-83页
     ·处理方法对催化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83-85页
   ·等离子体还原金属的机理探索第85-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88-90页
   ·本文的结论第88页
   ·本文创新点第88-90页
第六章 参考文献第90-102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代武汉服装业的泛二元化现象及其非典型性特征
下一篇:超声频分量双周疲劳载荷作用下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