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选题背景及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国内政府采购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政府采购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33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页 |
·政府采购理论 | 第18-22页 |
·供应商关系管理理论 | 第22-25页 |
·激励性规制理论 | 第25-27页 |
·激励理论 | 第27-33页 |
第3章 我国政府采购供应商激励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3-43页 |
·我国政府采购供应商激励现状 | 第33-41页 |
·扩大政府采购规模 | 第33-34页 |
·增加政府采购范围 | 第34-36页 |
·平衡中央及地方采购规模 | 第36-37页 |
·开拓地方政府采购市场 | 第37-38页 |
·以公开招标为主要采购方式 | 第38-39页 |
·以集中采购为主要采购模式 | 第39页 |
·不断扩大国内合同授予幅度 | 第39-41页 |
·我国当前政府采购供应商激励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对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积极性调动程度不够 | 第41-42页 |
·无法有效保证中标供应商供货质量 | 第42页 |
·缺乏有效激发政府采购供应商自主创新能力的长效机制 | 第42-43页 |
第4章 调动国内供应商参与我国政府采购积极性激励措施 | 第43-66页 |
·借助电子化平台构建全国统一政府采购市场 | 第43-53页 |
·电子化平台应用之前,政府采购招标系统各元素的博弈 | 第44-46页 |
·电子化平台应用之后,政府采购招标系统各元素的博弈 | 第46-53页 |
·引入供应商举报制度遏制政府采购领域非法寻租 | 第53-59页 |
·引入举报制度前政府采购当事人之间的博弈 | 第53-57页 |
·引入举报制度后政府采购当事人之间的博弈 | 第57-59页 |
·完善供应商救济制度畅通政府采购质疑投诉渠道 | 第59-66页 |
·我国《政府采购法》对质疑投诉的规定 | 第60-61页 |
·我国有关质疑投诉的规定与GPA 规定的差距 | 第61-64页 |
·完善我国政府采购质疑投诉制度的建议 | 第64-66页 |
第5章 保证我国政府采购供应商供货质量激励机制 | 第66-82页 |
·科学编写招标文件恰切表述采购人需求 | 第66-73页 |
·合理设定标书中有关投标资质和要求 | 第66-70页 |
·科学确定标书中的技术参数和配置要求 | 第70-71页 |
·提升标书编写水平的其他措施 | 第71-73页 |
·合理设定投标门槛提高政府采购竞争水平 | 第73-77页 |
·厂商认证激励模型假设 | 第74-75页 |
·厂商认证激励模型均衡分析 | 第75-77页 |
·加强合同履约验收力度 | 第77-82页 |
·《政府采购法》有关履约验收的规定及其不足 | 第77-78页 |
·开展履约验收工作的必要性 | 第78-79页 |
·规范履约验收工作的建议 | 第79-82页 |
第6章 基于成本补偿的提升我国政府采购供应商自主创新能力激励模型 | 第82-92页 |
·成本补偿激励模型 | 第83-88页 |
·两种成本补偿模式比较 | 第83-86页 |
·主动激励模型最优补偿比例确定 | 第86-88页 |
·我国政府采购R&D 主动激励模式设想 | 第88-90页 |
·主动激励模式构架 | 第89-90页 |
·主动激励模式意义 | 第90页 |
·小结 | 第90-92页 |
结论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