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自然地理学论文--一般理论与方法论文--景观学、区域论论文

基于GIS的东圳库区水源地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特征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9页
第1章 绪论第9-24页
   ·研究背景第9-13页
     ·研究任务的提出第9-10页
     ·技术方案的选定第10-12页
     ·研究目的和基本思路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8页
     ·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第13-14页
     ·景观格局研究进展第14-16页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6-17页
     ·景观尺度上水土流失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17-18页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8-24页
     ·研究内容第18页
     ·研究方法第18-23页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2章 东圳库区概况第24-30页
   ·东圳库区概况第24页
   ·东圳库区自然环境概况第24-26页
     ·地形地貌第24-25页
     ·气象、水文第25页
     ·土壤及地面组成物质第25-26页
     ·植被第26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26页
   ·水土流失现状第26-30页
     ·水土流失现状与特点第26-27页
     ·水土流失危害及其成因分析第27-30页
第3章 东圳库区景观格局分析数据库建立第30-38页
   ·图层数据的处理第30-38页
     ·地图投影定义与变换第30页
     ·图件信息的提取第30-32页
     ·土壤侵蚀强度图第32-38页
第4章 影响东圳库区水土流失景观因子分异性研究第38-44页
   ·土地利用因子水土流失强度分异第38-39页
   ·地貌因子水土流失强度分异第39-40页
   ·坡度因子水土流失强度分异第40-41页
   ·坡向因子水土流失强度分异第41-42页
   ·土壤因子水土流失强度分异第42-44页
第5章 东圳库区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分析第44-59页
   ·土地利用景观宏观格局第44-48页
     ·景观格局总体特征第44-45页
     ·斑块多样化分析第45-46页
     ·景观类型斑块分维数分析第46页
     ·斑块破碎度与分离度分析第46-48页
   ·水土流失格局生态现状第48-51页
     ·水土流失强度等级的空间分布特征第48-49页
     ·水土流失空间格局状况分析第49-51页
   ·不同水土流失格局内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第51-59页
     ·水土流失格局内土地利用景观类型面积分布状况第51-52页
     ·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多样性分析第52-53页
     ·不同土地利用景观类型斑块分维数分析第53页
     ·土地利用景观类型斑块的破碎度及分离度分析第53-59页
第6章 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的丝网络模型设计第59-73页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特点和步骤第59-63页
     ·基本特点第59-60页
     ·基本步骤第60-61页
     ·人工神经网络与其他信息处理方法的比较第61-63页
   ·BP模型的构建第63-71页
     ·样本采集及输入、输出量的确定第63-68页
     ·模型设计第68-69页
     ·模型的模拟结果第69-71页
     ·模型的检验第71页
   ·模型的运用第71-73页
第7章 防蚀景观优化措施与建议对策第73-77页
   ·加强廊道建设第73-74页
     ·线状廊道第73页
     ·河流廊道第73-74页
     ·带状廊道第74页
   ·加强绿色景观建设第74页
   ·实现生态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体化第74-77页
第8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第77-80页
   ·主要结论第77-78页
   ·问题讨论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个人简历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脱水河豚毒素的制备及其对神经干兴奋性的影响
下一篇:关于农林产品反倾销的会计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