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 ·课题背景 | 第9页 |
| ·课题的研究工作 | 第9-11页 |
| ·HSUPA速率与频率配置研究 | 第10页 |
| ·HSPA MX功能在室分系统中的应用 | 第10-11页 |
| ·HSPA伴随信道帧分复用技术与终端匹配的研究 | 第11页 |
| ·论文结构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HSUPA速率与频率配置研究 | 第13-35页 |
| ·概述 | 第13-14页 |
| ·HUDPA业务对IUB口传输要求 | 第14-16页 |
| ·理论分析 | 第14页 |
| ·NBAP信令承载 | 第14-15页 |
| ·ALCAP信令承载 | 第15页 |
| ·OAM默认通道承载 | 第15页 |
| ·IPOA通道承载 | 第15页 |
| ·业务承载 | 第15-16页 |
| ·网络施工建议 | 第16页 |
| ·HSUPA的协议结构及新增信道 | 第16-19页 |
| ·典型配置单业务测试 | 第19-32页 |
| ·理论分析 | 第19页 |
| ·测试目的 | 第19-20页 |
| ·测试环境 | 第20-21页 |
| ·测试设备 | 第21页 |
| ·测试内容 | 第21-31页 |
| ·测试结论 | 第31-32页 |
| ·测试问题及分析 | 第32页 |
| ·HSUPA异时隙组网应用 | 第32-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HSPA MX功能在室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第35-68页 |
| ·概述 | 第35-36页 |
| ·背景 | 第35-36页 |
| ·HSPA MX倍速技术分析 | 第36-38页 |
| ·HSPA MX技术原理 | 第36-38页 |
| ·技术性能和特点分析 | 第38页 |
| ·HSPA MX倍速技术测试报告 | 第38-65页 |
| ·测试概述 | 第38-40页 |
| ·测试说明 | 第40-47页 |
| ·测试汇总和结论 | 第47-62页 |
| ·采用HSPA MX技术后对BBU系统处理能力的影响 | 第62-65页 |
| ·小结 | 第65-68页 |
| ·应用场景分析 | 第65-66页 |
| ·网络影响评估 | 第66页 |
| ·研究结论 | 第66-68页 |
| 第四章 HSPA伴随信道帧分复用技术与终端匹配的研究 | 第68-95页 |
| ·概述 | 第68-72页 |
| ·课题背景 | 第68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68-69页 |
| ·专题研究思路 | 第69页 |
| ·研究对象 | 第69-70页 |
| ·术语及缩略语 | 第70-72页 |
| ·HSPA伴随信道帧分复用技术原理 | 第72-75页 |
| ·HSPA伴随信道 | 第72页 |
| ·HSPA伴随信道帧分复用技术原理 | 第72-73页 |
| ·单载波最大用户数 | 第73-75页 |
| ·课题研究测试内容 | 第75-93页 |
| ·研究测试目的 | 第75页 |
| ·研究测试案例 | 第75页 |
| ·测试设备 | 第75-76页 |
| ·无线参数配置 | 第76-77页 |
| ·HSPA下行伴随信道复用测试 | 第77-88页 |
| ·RNC8开启下行帧分复用网络性能分析 | 第88-90页 |
| ·HSPA上行伴随信道复用测试 | 第90-93页 |
| ·小结 | 第93-95页 |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95-98页 |
| ·总结 | 第95-96页 |
| ·本人在研究阶段工作 | 第95-96页 |
| ·本人在实施阶段工作 | 第96页 |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96-98页 |
| ·新技术的现网实施 | 第96-97页 |
| ·HSPA+与TD-LTE的演进 | 第97-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99页 |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