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气缸盖高应力梯度部位多轴应力状态分析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21页 |
|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 | 第11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内燃机零件有限元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21页 |
| 2 有限元法理论基础 | 第21-33页 |
| ·静力学问题有限元法 | 第21-26页 |
| ·动力学问题有限元法 | 第26-32页 |
| ·弹性动力学基本方程 | 第26-27页 |
| ·振型叠加法 | 第27-28页 |
| ·直接积分法 | 第28-31页 |
| ·本文求解方法的选择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3 气缸盖结构静力学分析 | 第33-51页 |
| ·气缸盖组合结构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33-35页 |
| ·气缸盖组合结构网格模型的建立 | 第35-37页 |
| ·气缸盖组合结构边界条件的建立 | 第37-41页 |
| ·接触和位移边界条件 | 第37-39页 |
| ·机械载荷边界条件 | 第39-41页 |
| ·结构静力学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1-49页 |
| ·气缸盖位移结果及分析 | 第41-45页 |
| ·气缸盖应力分布情况及分析 | 第45-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4 气缸盖动态响应分析 | 第51-63页 |
| ·气缸盖动态响应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1-55页 |
| ·气缸盖组合结构网格模型的建立 | 第51页 |
| ·气缸盖动态响应计算的初始条件分析 | 第51-52页 |
| ·气缸盖动态响应计算的阻尼分析 | 第52-53页 |
| ·气缸盖动态响应分析动载荷的确定 | 第53-55页 |
| ·动态响应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5-61页 |
| ·气缸盖位移响应结果及分析 | 第55-58页 |
| ·气缸盖应力响应分布情况及分析 | 第58-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5 气缸盖高应力梯度部位多轴应力状态研究 | 第63-82页 |
| ·应力梯度的概念 | 第63-65页 |
| ·疲劳强度应力梯度法 | 第63-64页 |
| ·应力梯度影响疲劳强度模型 | 第64-65页 |
| ·本文应力梯度计算处理方法 | 第65页 |
| ·应力状态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65-67页 |
| ·气缸盖高应力部位的应力方向和应力梯度研究 | 第67-76页 |
| ·气缸盖高应力部位的确定 | 第67-68页 |
| ·气缸盖高应力部位的应力方向 | 第68-69页 |
| ·气缸盖高应力部位第一主应力的应力梯度 | 第69-76页 |
| ·气缸盖高应力梯度部位多轴应力状态特征研究 | 第76-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2-85页 |
| ·全文总结 | 第82-84页 |
| ·展望 | 第84-85页 |
| 附录 1 | 第85-89页 |
| 附录 2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