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健身场地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 研究必要性及意义 | 第10-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理论价值 | 第10-11页 |
3 课题研究概念阐述及范围界定 | 第11-12页 |
·健身场地 | 第11页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1-12页 |
4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研究总结 | 第14-15页 |
5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6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15-18页 |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5-17页 |
·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长沙公园健身场地现状研究 | 第18-29页 |
1 长沙社区公园的分布现状 | 第18-20页 |
·公园绿地分布不均 | 第18页 |
·服务半径分析 | 第18-19页 |
·社区公园布局分析 | 第19页 |
·社区公园的规模类型 | 第19页 |
·健身场地的总体状况 | 第19-20页 |
2 实地调研内容与方法 | 第20-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调查对象的选取 | 第21-22页 |
·实地调查内容 | 第22-26页 |
3 问题总结 | 第26-28页 |
·设施器材不全 | 第26页 |
·安全性不足 | 第26-27页 |
·设计缺乏细节 | 第27页 |
·设施分布不均衡 | 第27页 |
·指标与限制性要求不足 | 第27页 |
·对不同人群均采用统一设计标准 | 第27页 |
·类型缺乏多样性 | 第27-28页 |
·植物群落配置单一 | 第28页 |
4 对健身场地的思考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公园健身场地设计理论研究 | 第29-44页 |
1 指导思想 | 第29-31页 |
·游憩理论 | 第29-30页 |
·环境与行为的多样性 | 第30页 |
·健身设施 | 第30-31页 |
2 设计目标 | 第31-32页 |
3 设计手法 | 第32-34页 |
·场地多样性和节地型设计 | 第32页 |
·布局形式 | 第32-34页 |
4 健身活动类型研究 | 第34-35页 |
·健身器材 | 第34页 |
·球类活动 | 第34页 |
·其他健身运动 | 第34-35页 |
5 健身场地配备与公园的规模 | 第35-36页 |
6 场地设计要素 | 第36-42页 |
·地面 | 第36-38页 |
·休息设施 | 第38页 |
·植物设计 | 第38页 |
·地形设计 | 第38-39页 |
·出入口 | 第39页 |
·安全性 | 第39页 |
·指示系统 | 第39页 |
·趣味性和创新性 | 第39-42页 |
7 特殊场地的设计 | 第42-44页 |
·残疾人群体 | 第42页 |
·老年人 | 第42页 |
·少儿 | 第42-43页 |
·青年人 | 第43页 |
·健身按摩步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红星公园设计提质改造实例 | 第44-49页 |
1 项目概况 | 第44-46页 |
·红星公园概况 | 第44页 |
·现状设计分析 | 第44-45页 |
·现状分析 | 第45页 |
·空间序列组织 | 第45-46页 |
2 景观设计构想 | 第46-47页 |
3 场地改造方案 | 第47-48页 |
·道路交通 | 第47-48页 |
·健身设施场地设置 | 第48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9-51页 |
1 结论 | 第49-51页 |
附录A 长沙公园健身场地设计问卷调查表 | 第51-52页 |
附录B 公园健身场地主要植物名录表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