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学理论论文--心理学史论文

情感联结的意义--约翰·鲍尔比依恋理论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7页
前言第7-13页
 l.论文选题的意义第7-10页
 2.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0-11页
 3.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论第11-12页
 4.论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第12-13页
第一章 传略及思想来源第13-24页
   ·传略第13-16页
   ·思想来源第16-24页
     ·精神分析学第16-20页
     ·进化论第20-21页
     ·动物行为学理论第21-24页
第二章 依恋理论的基本观点第24-53页
   ·研究方法第24-25页
   ·研究主题第25-44页
     ·与依恋对象短期分离时的反应——焦虑第25-32页
       ·分离焦虑第25-26页
       ·引发焦虑的情境第26-27页
       ·焦虑与儿童恐惧症第27-31页
       ·一例儿童恐惧症案例第31-32页
     ·长期丧失依恋对象时的反应——哀伤第32-44页
       ·丧失与哀伤第32-34页
       ·儿童哀伤体验与成人哀伤体验第34-35页
       ·儿童哀伤体验与精神疾病第35-39页
       ·引发极度哀伤体验的心理状态第39-41页
       ·一例儿童哀伤案例第41-44页
   ·基本概念第44-53页
     ·依恋的内涵第44-45页
     ·依恋发展阶段第45-46页
     ·内部工作模型第46-48页
     ·依恋模式第48-51页
     ·安全基地第51-53页
第三章 心理治疗观第53-57页
   ·治疗模式第53-54页
   ·治疗过程第54-55页
   ·治疗案例第55-57页
第四章 与其他依恋理论的比较第57-60页
   ·精神分析理论的依恋理论第57页
   ·学习理论的依恋理论第57-58页
   ·认知发展理论的依恋理论第58-60页
第五章 简要评价第60-66页
   ·主要贡献第60-62页
   ·主要局限第62-63页
   ·主要影响第63-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颞叶前区对动态面孔表情与凝视方向的整合
下一篇:回归精神分析的基础--利希滕贝格的动机系统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