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问题提出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国内外依托 GIS 技术开发的管理系统发展概况 | 第13-16页 |
·城乡地籍一体化信息系统发展概况 | 第16-18页 |
·建设采煤塌陷地动态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技术路线 | 第19-23页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19-20页 |
·采用的主要理论、技术路线与方案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采煤塌陷地调查 | 第23-38页 |
·基本概念 | 第23-27页 |
·采煤塌陷区 | 第23页 |
·全球定位系统(GPS) | 第23-24页 |
·GPS 用于测量 | 第24-26页 |
·遥感影像(P&RS) | 第26-27页 |
·采煤塌陷地数据调查 | 第27-37页 |
·徐州概况 | 第27-29页 |
·徐州市采煤塌陷地概况 | 第29-31页 |
·开展采煤塌陷地专项调查的目的、主要目标及主要任务 | 第31-32页 |
·调查区现有资料情况及分析利用 | 第32-33页 |
·采煤塌陷地专项调查的主要技术要点 | 第33-34页 |
·主要工作流程 | 第34页 |
·采煤塌陷地调查 | 第34-35页 |
·外业调查测绘内容和方法 | 第35-36页 |
·内业数据编辑 | 第36页 |
·汇总统计 | 第36-37页 |
·成果分析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采煤塌陷地动态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第38-42页 |
·建设的必要性 | 第38-39页 |
·用户需求分析 | 第39-40页 |
·政府需求 | 第39页 |
·企业需求 | 第39-40页 |
·公众需求 | 第40页 |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系统关键问题设计实现 | 第42-56页 |
·坐标系和土地利用分类 | 第42-45页 |
·坐标系的选定问题 | 第42页 |
·土地利用分类 | 第42-45页 |
·数据定义及组织结构管理 | 第45-55页 |
·塌陷地要素定义 | 第45-46页 |
·数据组织单元 | 第46-50页 |
·空间数据拓扑规则描述 | 第50-51页 |
·面积合算 | 第51-53页 |
·数据接边及历史数据管理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6-79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56-62页 |
·设计原则 | 第56页 |
·系统平台选定 | 第56-58页 |
·、系统结构设计 | 第58-59页 |
·系统功能设计 | 第59-62页 |
·数据库建设 | 第62-70页 |
·采煤塌陷地专项调查数据库建设任务 | 第62-63页 |
·土地专项数据库的主要内容 | 第63页 |
·专项调查数据库的结构与设计 | 第63-65页 |
·数据库建设主要步骤 | 第65-66页 |
·数据库建设主要步骤 | 第66-70页 |
·用户界面 | 第70-78页 |
·系统登录 | 第70-73页 |
·主界面 | 第73-74页 |
·视图缩放、漫游等基本功能的实现 | 第74页 |
·图层管理 | 第74-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第79-83页 |
·测试方法 | 第79页 |
·测试环境 | 第79-80页 |
·测试项目及结论 | 第80-82页 |
·系统功能 | 第80-81页 |
·系统性能测试 | 第81-82页 |
·测试分析 | 第82页 |
·软件能力 | 第82页 |
·评价 | 第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3-85页 |
·系统总结 | 第83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附录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