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耗能特性的RC框架结构破坏模式合理性评价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RC 框架结构破坏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耗能特性是破坏模式合理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 第11-13页 |
·国内外关于滞回耗能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耗能特性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 | 第13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3-15页 |
2 滞回耗能原理及其计算方法 | 第15-25页 |
·结构能量平衡方程的建立 | 第15-17页 |
·单自由度体系能量平衡方程 | 第15-16页 |
·多自由度体系能量平衡方程 | 第16-17页 |
·结构力学模型及能量方程计算方法 | 第17-19页 |
·结构力学模型 | 第17-18页 |
·构件恢复力模型 | 第18页 |
·积分方式的选取 | 第18-19页 |
·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 | 第19-22页 |
·Pushover 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Modal Pushover 分析方法 | 第20-22页 |
·地震动的选择与分类 | 第22-24页 |
·双频段选波方法 | 第22-23页 |
·地震动的分类 | 第23页 |
·地震动的调幅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滞回耗能简化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 第25-43页 |
·方法一等效原理 | 第25-27页 |
·方法二等效原理 | 第27页 |
·结构模型的设计和地震动的选用 | 第27-31页 |
·结构模型的设计 | 第27-28页 |
·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28-31页 |
·地震动的选用 | 第31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1-41页 |
·计算结果 | 第31-38页 |
·误差处理和分析 | 第38-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RC 框架结构破坏模式耗能特性的研究 | 第43-61页 |
·RC 框架结构的破坏模式和震害 | 第43-45页 |
·国内外抗震规范推荐形成的破坏模式 | 第43页 |
·震害 | 第43-45页 |
·RC 框架结构破坏模式的设计与分析 | 第45-50页 |
·破坏模式的设计 | 第45-48页 |
·分析说明 | 第48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8-50页 |
·RC 框架结构破坏模式滞回耗能分配规律的研究 | 第50-59页 |
·Ⅰ类破坏模式滞回耗能分配规律的研究 | 第51-55页 |
·Ⅱ类破坏模式滞回耗能分配规律的研究 | 第55页 |
·Ⅲ类破坏模式滞回耗能分配规律的研究 | 第55-57页 |
·Ⅳ类破坏模式滞回耗能分配规律的研究 | 第57-58页 |
·Ⅴ类破坏模式滞回耗能分配规律的研究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5 基于耗能的 RC 框架结构破坏模式合理性评价 | 第61-71页 |
·耗能能力系数的初步提出 | 第61-63页 |
·滞回耗能能力值的求解方法简介 | 第61-62页 |
·滞回耗能需求值的求解方法简介 | 第62-63页 |
·RC 框架结构破坏模式的合理性评价 | 第63-68页 |
·静力非线性分析结果的评价 | 第63-66页 |
·耗能能力系数的评价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存在的问题及后续工作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附录 | 第81-85页 |
A.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1-82页 |
B. 本文所选用的地震波波形图 | 第82-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