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1 引言 | 第14-27页 |
·斜带石斑鱼简介 | 第14页 |
·海水鱼类饵料转换期投饵策论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生物饵料(卤虫)在联合投喂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联合投喂策略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鱼苗的种类 | 第18-19页 |
·转饵期联合投喂开始的时间 | 第19页 |
·不同联合投喂持续的时间的影响 | 第19-20页 |
·生物饵料与配合饲料的质量以及不同配比 | 第20页 |
·其他因子。例如:卫生环境、温度、外源性酶类等 | 第20-21页 |
·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应用 | 第21-25页 |
·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的表达和国际标准 | 第22页 |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的主要优缺点 | 第22-23页 |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水生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 第23-25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5-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7页 |
2 转饵实验一转饵期联合投喂对斜带石斑鱼稚幼鱼生长、存活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第27-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鱼苗来源与实验设计 | 第27-28页 |
·实验饵(饲)料 | 第28-29页 |
·取样与分析 | 第29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9-30页 |
·结果 | 第30-35页 |
·饵(饲)料成分和饲料转化效率 | 第30-31页 |
·不同投喂组对斜带石斑鱼稚幼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不同投喂组对斜带石斑鱼稚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第32-35页 |
3 转饵实验二转饵期联合投喂对斜带石斑鱼稚幼鱼生长、存活和鱼体成分的影响 | 第35-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受精卵来源与孵化 | 第35页 |
·鱼苗培育 | 第35页 |
·鱼苗来源与实验设计 | 第35-36页 |
·实验饵(饲)料 | 第36页 |
·取样与分析 | 第36-37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7页 |
·结果 | 第37-41页 |
·鱼苗培育期间生长情况 | 第37-38页 |
·转饵期不同投喂组对斜带石斑鱼稚幼鱼生长的影响 | 第38-40页 |
·转饵期不同投喂组对斜带石斑鱼稚幼鱼存活以及鱼体成分的影响 | 第40-41页 |
4 讨论 | 第41-46页 |
·生物饵料的选择与摄食行为观察 | 第41页 |
·不同投饵策略对斜带石斑稚幼鱼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 第41-43页 |
·不同投饵策略对斜带石斑稚幼鱼鱼体成分的影响 | 第43页 |
·不同投饵策略对斜带石斑稚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第43-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5 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不同饵料对斜带石斑仔、稚幼鱼生长过程中组织稳定同位素的影响 | 第46-58页 |
·取样与分析 | 第46页 |
·数据统计和处理 | 第46-47页 |
·生长发育过程中组织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及周转率估算 | 第46-47页 |
·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同化情况分析 | 第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4页 |
·鱼苗培育期间:摄食卤虫无节幼体鱼体组织同位素变化情况 | 第47-49页 |
·卤虫养成阶段:摄食虾片时卤虫组织同位素变化情况 | 第49-51页 |
·稚鱼转饵期间:摄食冰冻大卤虫和福星配合饲料鱼体组织同位素变化情况 | 第51-54页 |
·讨论 | 第54-58页 |
·不同饵料对斜带石斑仔、稚幼鱼生长过程中组织稳定同位素的影响 | 第54页 |
·不同饵料对斜带石斑仔、稚幼鱼生长过程中组织同位素代谢周转的影响 | 第54-55页 |
·不同饵料与斜带石斑仔、稚幼鱼组织的稳定同位素级差 | 第55-56页 |
·斜带石斑稚幼鱼生长过程中冰冻大卤虫与配合饲料的相对贡献率 | 第56-58页 |
6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69页 |
导师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