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遗传标记 | 第11-19页 |
·形态学标记 | 第11-12页 |
·细胞学标记 | 第12-13页 |
·生化标记 | 第13页 |
·常见的分子标记 | 第13-19页 |
·分子标记辆助选择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广西象草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利用RAPD技术对象草进行遗传标记 | 第22页 |
·试验分析所用到的数据表述 | 第22-23页 |
·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 | 第22页 |
·等位基因数(Na) | 第22页 |
·有效等位基因数(Ne) | 第22-23页 |
·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 | 第23页 |
·Shannon信息指数(I) | 第23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页 |
·研究预期达到的试验效果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试验仪器设备 | 第24页 |
·试验主要试剂与配制 | 第24-25页 |
·RAPD引物 | 第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29页 |
·试验技术路线 | 第25页 |
·总DNA的提取 | 第25-26页 |
·总DNA提取物的检测 | 第26页 |
·RAPD标记检测 | 第26-29页 |
第三章 试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 第29-45页 |
·RAPD电泳图谱 | 第29-34页 |
·根据电泳图谱得出的0、1矩阵表 | 第34-35页 |
·象草RAPD标记的多态性分析 | 第35-36页 |
·通过POPGEN软件运算得出的数据 | 第36-40页 |
·所有位点的基因变异统计摘要 | 第36-39页 |
·各位点基因频率 | 第39-40页 |
·NTSYS用到的源数据 | 第40-41页 |
·利用NTSYS算出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 | 第41-42页 |
·聚类分析 | 第42-45页 |
·利用NTSYS运算得出的聚类分析系统树图 | 第42-43页 |
·聚类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5-48页 |
·象草DNA的质量与浓度对RAPD的影响 | 第45页 |
·PCR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45页 |
·电泳因素对图谱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主观因素的影响 | 第46页 |
·RAPD数据量的影响 | 第46页 |
·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 | 第46-47页 |
·形态学标记与RAPD标记比较 | 第47页 |
·如何进一步完善RAPD分子标记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小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附录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