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湖泊、水库论文

洱海沉积物磷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 引言第10页
 2 磷形态研究第10-13页
   ·有机磷形态研究第11-12页
   ·无机磷形态研究第12-13页
 3 磷的释放研究第13-16页
   ·沉积物磷释放机制第13页
   ·影响沉积物磷释放的因素第13-16页
 4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第16-17页
   ·选题意义第16页
   ·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第17-18页
 1 自然地理概况第17页
 2 社会经济概况第17-18页
第三章 洱海表层沉积物有机磷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第18-26页
 1 前言第18页
 2 材料和方法第18-19页
   ·样品采集第18-19页
   ·样品分析方法第19页
   ·数据处理第19页
 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9-25页
   ·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和总磷含量分布第19-20页
   ·沉积物总有机磷及其各形态含量分布第20-22页
   ·沉积物有机质对有机磷赋存形态的影响第22-23页
   ·洱海沉积物有机磷释放风险第23-25页
 4 结论第25-26页
第四章 PH和溶解氧对洱海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第26-37页
 1 前言第26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6-28页
   ·样品采集第26-27页
   ·实验设计第27页
   ·实验方法第27-28页
 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8-36页
   ·pH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第28-34页
   ·溶解氧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第34-36页
 4 结论第36-37页
第五章 热化学处理过程中磷的释放特征及形态转化研究第37-44页
 1 前言第37页
 2 材料和实验设计第37-38页
   ·样品采集第37页
   ·实验设计及方法第37-38页
 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8-43页
   ·磷的释放第38-39页
   ·磷的形态第39-43页
 4 结论第43-4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及未来工作的设想第44-46页
 1 结论第44-45页
 2 本文创新点第45页
 3 未来工作设想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3页
致谢第53-54页
作者简历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T模式在湖南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赤泥对镉污染农田土壤的稳定化修复及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