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绪论 | 第12-18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研究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 1 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8-22页 |
| ·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定义与分类 | 第18-20页 |
| ·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理论分析 | 第20-22页 |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0页 |
|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0-22页 |
| 2 中国与美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 第22-29页 |
| ·中美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 第22-25页 |
| ·进出口规模逐年增加,中美差距逐渐拉大 | 第22-23页 |
| ·贸易差额逐渐扩大,中国逆差规模不断增加 | 第23-24页 |
| ·进出口发展趋势趋同,中国增速快于美国 | 第24-25页 |
| ·中美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比较分析 | 第25-29页 |
| ·中美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结构比较 | 第26-27页 |
| ·中美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比较 | 第27-29页 |
| 3 中美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 第29-43页 |
| ·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 第29-31页 |
| ·国际市场占有率 | 第29页 |
|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第29-30页 |
|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 第30页 |
|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 | 第30-31页 |
| ·中美生产性服务竞争力比较分析 | 第31-43页 |
| ·中美生产性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比较 | 第31-35页 |
| ·中美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分行业比较 | 第35-41页 |
| ·结论 | 第41-43页 |
| 4 中美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54页 |
| ·中美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比较 | 第43-47页 |
| ·人力资本因素 | 第43-44页 |
| ·货物贸易出口 | 第44-45页 |
| ·外商直接投资 | 第45-46页 |
| ·技术进步 | 第46-47页 |
| ·中美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7-53页 |
| ·数据的选取 | 第47-48页 |
| ·平稳性检验 | 第48-49页 |
| ·协整检验 | 第49-52页 |
|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52-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5 提高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 第54-58页 |
| ·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 | 第54-55页 |
| ·推动技术进步 | 第55页 |
| ·扩大货物贸易出口 | 第55-56页 |
| ·提高外资利用质量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