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 第8-16页 |
| 一、 调肝温阳活血法的立法依据 | 第8-13页 |
| (一) 诱因—情志因素 | 第8页 |
| (二) 情志与肝的生理病理关系 | 第8-9页 |
| (三) 肝与五脏的生理病理关系 | 第9-11页 |
| (四) 桥本甲减及情绪变化的病机演变 | 第11-13页 |
| (五) 治法治则 | 第13页 |
| 二、 立法方药 | 第13-16页 |
| (一) 药物组成 | 第13-14页 |
| (二) 组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 第14-16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6-24页 |
| 一.临床资料 | 第16-18页 |
| (一) 病例来源 | 第16页 |
| (二) 诊断标准 | 第16页 |
| (三)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6-17页 |
| (四) 一般资料 | 第17-18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一) 分组方法 | 第18-19页 |
| (二) 观察指标 | 第19页 |
| (三) 疗效评价标准 | 第19页 |
| (四) 安全性评价标准 | 第19-20页 |
| (五) 统计分析 | 第20页 |
| 三.结果 | 第20-23页 |
| (一)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的比较 | 第20页 |
| (二)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 | 第20-21页 |
| (三) 与情志及肝郁有最直接关系的证侯评分 | 第21页 |
| (四)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 第21-22页 |
| (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比较 | 第22页 |
| (六)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抗体水平变化比较 | 第22-23页 |
| 四.不良反应 | 第23-24页 |
| 讨论 | 第24-26页 |
| 结语 | 第26-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 综述 | 第28-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43页 |
| 附录 | 第43-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详细摘要 | 第49-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