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3页 |
| 1 影响凡纳滨对虾生态养殖的关键性水质指标 | 第10-13页 |
| ·温度 | 第10页 |
| ·溶氧量(DO 值) | 第10-11页 |
| ·pH 值 | 第11页 |
| ·氨氮 | 第11-12页 |
| ·盐度 | 第12-13页 |
|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 | 第13页 |
| 2 改善养殖水质的方法及效果 | 第13-15页 |
| ·益生菌对养殖水质的改善 | 第13-14页 |
| ·水质净化网对养殖水质的改善 | 第14-15页 |
| ·底增氧技术 | 第15页 |
| 3 养殖污染的危害及处理养殖排放水的方法 | 第15-18页 |
| ·人工湿地的概念、基本构成及其作用 | 第15-17页 |
| ·湿地基质及其作用 | 第16页 |
| ·湿地植物及其作用 | 第16页 |
| ·湿地微生物及其作用 | 第16-17页 |
| ·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 | 第17-18页 |
| ·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机理 | 第17页 |
| ·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 | 第17-18页 |
| 4 运用 DGGE 分析养殖水体微生物样性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5 凡纳滨对虾主要病毒性疾病 | 第20-21页 |
| ·白斑综合症 | 第20页 |
| ·桃拉综合征(红体病) | 第20页 |
| ·传染性皮下组织和造血器官坏死病 | 第20-21页 |
| ·凡纳滨对虾虾病发生主要特点 | 第21页 |
| 6 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底增氧、水质净化网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水质改善作用 | 第23-3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 ·增氧设施 | 第23-24页 |
| ·水质净化网 | 第24页 |
| ·放养情况 | 第24页 |
| ·水样采集 | 第24-25页 |
| ·虾样采集及测定 | 第25页 |
| ·水质指标测定 | 第25页 |
| ·结果 | 第25-31页 |
| ·底增氧对养殖塘水质的影响 | 第25-26页 |
| ·水质净化网对养殖塘水质的影响 | 第26-29页 |
| ·各个时期采集虾样的体长体重数据 | 第29-31页 |
| ·讨论 | 第31-33页 |
| ·底增氧对养殖塘水质的影响 | 第31-32页 |
| ·水质净化网对养殖塘水质的影响 | 第32页 |
| ·各个采集时间虾样的体长体重变化趋势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湿地系统对养殖污水处理的研究 | 第33-3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 ·湿地系统构建 | 第33-35页 |
| ·湿地系统水样采集 | 第35页 |
| ·水质指标测定 | 第35页 |
| ·结果 | 第35-37页 |
| ·简易湿地净化水质效果 | 第35-36页 |
| ·湿地系统净化水质效果 | 第36-37页 |
| ·讨论 | 第37-39页 |
| ·简易湿地净化水质效果 | 第37-38页 |
| ·湿地系统净化水质效果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凡纳滨对虾病毒检测及水体微生物群落分析研究 | 第39-5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4页 |
| ·病毒检测 | 第40-41页 |
| ·水体微生物群落分析研究 | 第41-4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 ·病毒检测结果 | 第44页 |
| ·微生物总 DNA 提取结果 | 第44-45页 |
| ·目的条带 PCR 扩增结果 | 第45-46页 |
| ·DGGE 检测结果 | 第46页 |
| ·虾塘微生物鉴定分析 | 第46-48页 |
| ·讨论 | 第48-52页 |
| ·微生物群落丰度及变动情况 | 第48-49页 |
| ·不同养殖阶段优势微生物及其差异性 | 第49-50页 |
| ·健康虾塘与发病虾塘水体微生物分析 | 第50-52页 |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2页 |
| 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