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以脾胃为枢的藏府模型的数术解构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1. 引言 | 第6-8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6页 |
|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6-7页 |
|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7-8页 |
| 2. 以脾胃为枢的藏府模型的简介 | 第8-14页 |
| ·《内经》中以脾胃为枢的藏府模型的文献记录 | 第8-12页 |
| ·《内经》中以脾胃为枢的藏府模型的图文表达 | 第12-14页 |
| 3. 以脾胃为枢的藏府模型的源流及其演变 | 第14-21页 |
| ·《内经》《难经》之本论 | 第14-15页 |
| ·神仙丹道家之借用 | 第15-16页 |
| ·后世医家之发挥 | 第16-20页 |
| ·本节小结 | 第20-21页 |
| 4. 以脾胃为枢的藏府模型的数术构建原理 | 第21-39页 |
| ·构建以脾胃为枢的藏府模型的数术文献略考 | 第21-25页 |
| ·上古文献关于数术之概述 | 第21-22页 |
| ·数术思想体系臻于完善之标志 | 第22-24页 |
| ·数术在《内经》医学理论构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第24-25页 |
| ·构建以脾胃为枢的藏府模型的具体数术方法 | 第25-39页 |
| ·从数术到方技的理论模式之复制 | 第25-26页 |
| ·法天则地:以四时五方为场景的理论原型 | 第26-27页 |
| ·升降出入:以阴阳消长为核心的运动模式 | 第27-29页 |
| ·取象比类:以象数为形式逻辑的推演工具 | 第29-33页 |
| ·一以贯之:以式盘为综合模型的系统同构 | 第33-39页 |
| 5. 辨象论治:《内经》数术藏府观的实践探究 | 第39-45页 |
| 6. 结果 | 第45-46页 |
| 7. 讨论 | 第46-47页 |
| 8.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 参考书目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关于《内经》数术藏府观的研究综述 | 第52-57页 |
| 1. 引言 | 第52页 |
| 2. 古代研究 | 第52-53页 |
| 3. 近代研究 | 第53-54页 |
| 4. 现代研究 | 第54-55页 |
| 5. 小结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 附录1: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