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变电站监控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概述 | 第11-17页 |
·变电站监控系统概述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变电站监控系统的结构 | 第17-33页 |
·监控系统的整体方案 | 第17页 |
·过程层 | 第17-20页 |
·过程层的功能 | 第18页 |
·过程层的结构 | 第18-20页 |
·间隔层 | 第20-29页 |
·间隔层的功能 | 第20-21页 |
·间隔层硬件组成 | 第21-29页 |
·通讯管理层 | 第29-31页 |
·通讯管理机 | 第30-31页 |
·通讯介质 | 第31页 |
·通讯协议 | 第31页 |
·计算机主站层 | 第31-33页 |
第3章 监控系统中数据的存取与压缩 | 第33-55页 |
·实时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 第33-34页 |
·实时数据库的特点 | 第34-36页 |
·历史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 第36-38页 |
·内存历史数据库的管理 | 第37页 |
·磁盘历史数据库的管理 | 第37-38页 |
·数据库的组态和运行 | 第38-45页 |
·数据模型的构建 | 第39-45页 |
·事件驱动与规则触发 | 第45页 |
·数据库的数据压缩 | 第45-55页 |
·旋转门数据压缩算法 | 第46-48页 |
·旋转门数据压缩步驟 | 第48-50页 |
·改进的旋转门数据压缩算法 | 第50-52页 |
·压缩以及解压缩步骤 | 第52-55页 |
第4章 变电站的通讯结构 | 第55-63页 |
·以太网及其发展 | 第55-57页 |
·以太网技术 | 第55-56页 |
·以太网特点 | 第56-57页 |
·以太网技术在站内通讯的应用 | 第57-58页 |
·上位机与PortServerTS 8的通信方式 | 第58页 |
·下位机与PortServerTS 8的通信方式 | 第58页 |
·通讯协议 | 第58-63页 |
·MODBUS通讯协议 | 第58-59页 |
·TCP/IP通讯协议 | 第59-62页 |
·MODBUS协议与TCP/IP协议的转换 | 第62-63页 |
第5章 监控系统的实现 | 第63-79页 |
·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63页 |
·组态软件的简介 | 第63-65页 |
·系统设备构成 | 第65页 |
·工程的设计 | 第65-75页 |
·新工程的建立 | 第65页 |
·新画面的建立 | 第65-66页 |
·外部设备连接的建立 | 第66-68页 |
·动画连接 | 第68-69页 |
·趋势曲线的建立 | 第69-70页 |
·报表的建立 | 第70-74页 |
·用户管理与权限 | 第74-75页 |
·运行结果 | 第75-79页 |
第6章 变电站电能质量的监测及分析 | 第79-89页 |
·电能质量的介绍 | 第79-81页 |
·电能质量的概念 | 第79页 |
·电能质量下降的原因以及危害 | 第79-80页 |
·电能质量的主要衡量标准 | 第80-81页 |
·电能质量的数学分析方法 | 第81-87页 |
·傅里叶级数分析 | 第81-83页 |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分析 | 第83-84页 |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分析 | 第84-85页 |
·DFT与FFT的比较 | 第85页 |
·牛顿算法在分析电能质量上的应用 | 第85-87页 |
·电能质量的分析结果 | 第87-89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