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药物学论文--兽医药理学论文--兽用药品论文

多拉菌素高产菌株氮离子注入诱变育种和发酵工艺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微生物农药第12-13页
     ·微生物农药概述第12页
     ·微生物农药的分类第12-13页
     ·农用抗生素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第13页
   ·多拉菌素的研究进展第13-22页
     ·多拉菌素来源第15-16页
     ·多拉菌素的理化性质第16页
     ·多拉菌素生物合成途径第16-19页
     ·多拉菌素的作用机理第19-20页
     ·多拉菌素的抗虫谱第20页
     ·多拉菌素的在动物体内残留的研究第20-21页
     ·多拉菌素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第21-22页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第22-24页
     ·研究意义第22-23页
     ·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2章 多拉菌素高产菌株氮离子注入诱变育种第24-43页
   ·引言第24-26页
   ·实验材料第26-28页
     ·菌种第26页
     ·培养基第26-27页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27-28页
   ·实验方法第28-31页
     ·培养条件第28页
     ·单孢子悬液的制备第28页
     ·前体耐受菌株的筛选第28页
     ·终产物耐受菌株的筛选第28-29页
     ·菌株的氮离子注入诱变选育第29页
     ·96 孔板高通量初筛多拉菌素高产菌株条的研究第29-31页
     ·pH值的测定第31页
     ·多拉菌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第31页
     ·实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第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41页
     ·环己烷羧酸耐受菌株的实验结果第31-33页
     ·终产物耐受菌株的实验结果第33-34页
     ·氮离子注入诱变结果第34-37页
     ·96 孔板高通量初筛多拉菌株高产菌株的研究第37-41页
   ·讨论第41-43页
第3章 多拉菌素发酵工艺研究第43-73页
   ·引言第43-44页
   ·实验材料第44-47页
     ·菌种第44页
     ·培养基第44页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44-47页
   ·实验方法第47-51页
     ·培养条件第47页
     ·阿维链霉菌产多拉菌素的发酵曲线测定第47-48页
     ·碳源单因素实验第48页
     ·有机氮源单因素实验第48页
     ·确定碳氮比第48页
     ·碳氮源双因素实验第48-49页
     ·无机氮源单因素实验第49页
     ·无机盐单因素实验第49页
     ·微量元素单因素实验第49页
     ·利用Placett-Burman实验设计(PBD)选择显著性因素第49页
     ·最陡爬坡路径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第49-50页
     ·响应面法(RSM)-中心组合设计(CCD)实验第50页
     ·发酵条件研究第50-51页
     ·计算及统计方法第51页
   ·结果与分析第51-71页
     ·阿维链霉菌产多拉菌素的代谢曲线实验结果第51-52页
     ·碳源单因素实验结果第52-53页
     ·有机氮源单因素实验结果第53-54页
     ·碳氮比的确定第54-55页
     ·碳氮源双因素实验结果第55-57页
     ·无机氮源单因素实验结果第57页
     ·无机盐单因素实验结果第57-58页
     ·微量元素单因素实验结果第58-59页
     ·Placett-Burman实验结果第59-62页
     ·最陡爬坡实验结果第62-63页
     ·响应面实验第63-68页
     ·发酵条件研究第68-71页
   ·讨论第71-73页
第4章 外源性前体多拉菌素生物合成的研究第73-92页
   ·引言第73-74页
   ·材料与试剂第74-76页
     ·菌种第74页
     ·培养基第74-75页
     ·主要试剂第75-76页
   ·实验方法第76-78页
     ·培养条件第76页
     ·多拉菌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第76页
     ·pH值的测定第76页
     ·菌丝体干重的测定第76页
     ·环己烷羧酸对多拉菌素合成的影响第76-77页
     ·氨基酸对多拉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第77页
     ·低级脂肪酸对多拉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第77页
     ·前体添加浓度对多拉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第77页
     ·前体加入时间的考察第77页
     ·前体正交实验第77-78页
   ·结果与分析第78-90页
     ·环己烷羧酸对多拉菌素合成的影响第78-82页
     ·低级脂肪酸对多拉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第82-83页
     ·前体添加浓度对多拉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第83-86页
     ·丙酸钠添加时间的选择第86-87页
     ·前体正交实验第87-90页
   ·讨论第90-92页
第5章 结论、创新和展望第92-95页
   ·结论第92-93页
   ·创新第93页
   ·展望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草鱼鱼鳞胶原蛋白的若干生物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安庆市农户稻谷储藏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