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激光雷达工作机理 | 第11-16页 |
·激光与大气主要作用机制 | 第11-14页 |
·激光雷达工作机理及用途 | 第14-16页 |
·散射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关键技术及发展 | 第16-20页 |
·激光雷达系统关键技术的发展 | 第16-18页 |
·国内散射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散射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理论基础 | 第22-35页 |
·激光雷达大气探测基本原理 | 第22-25页 |
·激光雷达信号探测原理 | 第22页 |
·一般性激光雷达方程 | 第22-25页 |
·散射雷达方程及求解 | 第25-28页 |
·Collis斜率法 | 第25-26页 |
·Klett方法 | 第26-27页 |
·Fernald方法 | 第27-28页 |
·差分吸收法探测工作原理 | 第28-35页 |
·气体分子吸收机理 | 第28-29页 |
·差分吸收雷达方程及求解 | 第29-31页 |
·待测气体测量波长的选取 | 第31-35页 |
第三章 散射差分吸收雷达光源系统技术研究 | 第35-51页 |
·散射差分吸收雷达光源系统研究概述 | 第35-39页 |
·光源系统参数需求 | 第35-36页 |
·技术路线选择 | 第36页 |
·实验装置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案 | 第36-39页 |
·Nd:YAG激光器谐振腔设计 | 第39-42页 |
·腔型的选择 | 第39页 |
·相关参数设计分析 | 第39-41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抑制Nd:YAG激光器自锁模实验研究 | 第42-48页 |
·自锁模调制现象及抑制方案 | 第42-43页 |
·F-P标准具理论分析 | 第43-46页 |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8页 |
·钛宝石激光器倍频及三倍频方案 | 第48-51页 |
·非线性晶体的选取 | 第48-49页 |
·宽波段相位匹配方案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散射法探测能见度及气溶胶消光系数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 第51-65页 |
·实验测量系统介绍 | 第51-52页 |
·消光系数反演算法 | 第52-58页 |
·消光系数反演流程 | 第52-54页 |
·不同求解算法对比 | 第54-58页 |
·能见度反演算法研究 | 第58-61页 |
·能见度的基本定义 | 第58页 |
·稳定的能见度反演迭代算法 | 第58-60页 |
·能见度反演结果对比分析 | 第60-61页 |
·气溶胶消光系数探测结果分析 | 第61-65页 |
·气溶胶消光系数二维分布 | 第61-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差分吸收法探测数据处理及误差模拟分析 | 第65-84页 |
·待测气体浓度反演算法研究 | 第65-72页 |
·反演算法流程 | 第65-69页 |
·反演算法模拟验证 | 第69-72页 |
·测量灵敏度及精度分析 | 第72-74页 |
·探测灵敏度影响因素 | 第72页 |
·测量精度影响因素 | 第72-74页 |
·多种气体差分吸收引入测量误差分析 | 第74-77页 |
·基本原理 | 第74-75页 |
·误差实例分析 | 第75-77页 |
·减小误差可能的方案 | 第77页 |
·目标气体测量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第77-84页 |
·NO_2气体测量方案 | 第78-79页 |
·O_3气体测量方案 | 第79-81页 |
·SO_2气体测量方案 | 第81-8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88页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84-85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85-86页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附录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