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临床护理人文关怀缺失现状 | 第12-13页 |
·加强护理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 第13页 |
·我国当前卫生政策要求 | 第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外人文关怀理论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国内人文关怀理论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名词释义 | 第17-18页 |
·人文关怀 | 第17-18页 |
·护理“人文关怀”涵义 | 第18页 |
·生命意义感 | 第18页 |
·本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9-27页 |
·研究设计 | 第19页 |
·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纳入标准 | 第19页 |
·排除标准 | 第19页 |
·研究退出标准 | 第19-20页 |
·样本含量计算 | 第20页 |
·伦理原则 | 第20页 |
·测量工具 | 第20-22页 |
·一般资料问卷 | 第20页 |
·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 | 第20-21页 |
·生命意义量表(Purpose in Life Test,PIL) | 第21-22页 |
·人文关怀课程单元回馈表、课程总回馈表 | 第22页 |
·人文关怀课程培训简介 | 第22-23页 |
·教学目标 | 第22-23页 |
·课程大纲 | 第23页 |
·教学方法 | 第23页 |
·研究过程 | 第23-25页 |
·收集基线资料 | 第23页 |
·实施干预活动 | 第23页 |
·评价干预效果 | 第23-25页 |
·质量控制 | 第25页 |
·设计阶段 | 第25页 |
·预实验 | 第25页 |
·人员培训 | 第25页 |
·数据收集 | 第25页 |
·数据整理与分析 | 第25页 |
·数据分析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7-44页 |
·流失率 | 第27页 |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第27页 |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 第27-28页 |
·研究对象关怀能力和生命意义感基线测评及其影响因素 | 第28-33页 |
·研究对象关怀能力(CAI)和生命意义感(PIL)基线测评 | 第28-29页 |
·研究对象关怀能力(CAI)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2页 |
·研究对象生命意义感(PIL)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3页 |
·人文关怀课程培训对护士关怀能力及生命意义感的影响 | 第33-41页 |
·人文关怀课程培训对护士关怀能力(CAI)的影响 | 第33-35页 |
·人文关怀课程培训对护士生命意义感(PIL)的影响 | 第35-37页 |
·人文关怀课程干预和时间因素对临床护士关怀能力和生命意义感的影响 | 第37-41页 |
·人文关怀课程回馈 | 第41-44页 |
·人文关怀课程单元回馈 | 第41-42页 |
·人文关怀课程总回馈 | 第42-4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4-51页 |
·研究对象的关怀能力现状分析 | 第44页 |
·临床护士关怀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47页 |
·年龄及有无子女 | 第44-45页 |
·职称和工龄 | 第45页 |
·民族 | 第45页 |
·是否独生子女 | 第45页 |
·学历 | 第45-46页 |
·所在科室 | 第46页 |
·宗教信仰 | 第46页 |
·其他 | 第46-47页 |
·临床护士生命意义感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48页 |
·婚姻状况及有无子女 | 第47页 |
·年龄及工龄 | 第47页 |
·民族 | 第47页 |
·科室 | 第47-48页 |
·人文关怀课程培训对临床护士关怀能力、生命意义感的影响 | 第48-49页 |
·人文关怀课程培训对临床护士关怀能力的影响 | 第48页 |
·人文关怀课程培训对临床护士生命意义感的影响 | 第48-49页 |
·人文关怀课程培训实施评价分析 | 第49-50页 |
·本研究的研究限制和不足之处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综述 | 第57-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