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脱硫与固硫论文

改性活性焦烟气脱硫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9页
   ·环境污染形势及燃煤脱硫意义第11-12页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第12-21页
     ·二氧化硫的物理化学性质第13页
     ·二氧化硫的污染控制方法第13-15页
     ·几种新型的烟气脱硫技术第15-19页
     ·烟气脱硫技术的评价指标第19-21页
   ·活性焦烟气脱硫技术第21-27页
     ·活性焦脱硫工艺第21-24页
     ·活性焦改性与再生第24-26页
     ·活性焦副产物的回收利用第26-27页
   ·选题目的及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9-41页
   ·实验装置及仪器第29-30页
     ·实验装置第29-30页
     ·实验仪器第30页
   ·实验原料及药品第30-32页
     ·实验原料第30-31页
     ·实验药品第31页
     ·二氧化硫气体的配置第31-32页
   ·实验过程第32-36页
     ·不同煤种活性焦脱硫性能第32页
     ·乌拉山和新华活性焦脱硫和再生性能第32-33页
     ·工艺参数对脱硫性能影响第33页
     ·改性对脱硫性能影响第33-35页
     ·脱硫动力学第35-36页
   ·分析测试方法第36-41页
     ·二氧化硫吸附量的测定第36页
     ·模拟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第36-37页
     ·二氧化硫脱除率的计算第37页
     ·活性焦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测定第37页
     ·活性焦X射线表面光电子能谱分析第37-38页
     ·活性焦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第38页
     ·活性焦表面酸碱氧化物含量的测定第38-39页
     ·活性焦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测定第39页
     ·活性焦灰分的测定第39-41页
第三章 不同煤种活性焦脱硫性能评价第41-51页
   ·四种实验用活性焦脱硫性能对比第41-43页
   ·乌拉山和新华活性焦脱硫及再生性能对比第43-48页
     ·乌拉山和新华活性焦脱硫性能对比第44-47页
     ·乌拉山和新华活性焦再生性能对比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51页
第四章 工艺条件对脱硫性能的影响第51-59页
   ·粒径对脱硫的影响第51页
   ·温度对脱硫的影响第51-52页
   ·空速对脱硫的影响第52-54页
   ·气体浓度对脱硫的影响第54-58页
     ·二氧化硫浓度对脱硫的影响第54-56页
     ·氧气浓度对脱硫的影响第56页
     ·水蒸气浓度对脱硫的影响第56-57页
     ·烟气组成对脱硫的影响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活性焦改性研究第59-69页
   ·脱灰改性第59-60页
   ·硝酸改性第60-66页
     ·硝酸改性对活性焦碘值的影响第60-62页
     ·硝酸改性对活性焦表面碱性的影响第62-64页
     ·硝酸改性对活性焦脱硫性能的影响第64-66页
   ·浸渍金属硝酸盐改性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六章 脱硫机理与动力学初步研究第69-85页
   ·活性焦烟气脱硫和再生机理第69-72页
     ·活性焦烟气脱硫机理第69-71页
     ·活性焦烟气脱硫再生机理第71-72页
   ·二氧化硫吸附动力学第72-83页
     ·内扩散和外扩散消除第72-74页
     ·吸附动力学结果第74-83页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5-87页
   ·结论第85-86页
   ·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5页
致谢第95-9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校园声环境研究--以太原理工大学迎西校区为例
下一篇: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