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来福士广场变形监测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引言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建筑物变形监测系统的国内外现状 | 第10-11页 |
·建筑物变形监测信息系统开发方式的趋势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变形监测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 第13-21页 |
·变形监测的基本内容 | 第13-15页 |
·工程概况 | 第13页 |
·沉降观测 | 第13-14页 |
·水平位移观测 | 第14-15页 |
·变形监测的实施 | 第15-21页 |
·监测点的布设 | 第15-16页 |
·变形观测的精度 | 第16-17页 |
·监测网观测周期 | 第17-18页 |
·来福士监测的实施方案 | 第18-21页 |
第3章 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 | 第21-28页 |
·COM 组件技术 | 第21-22页 |
·ArcGIS Engine 开发技术 | 第22-26页 |
·ArcGIS Engine 简介 | 第22-24页 |
·ArcGIS Engine 的实现原理 | 第24-26页 |
·GeoDatabase | 第26-28页 |
第4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 第28-36页 |
·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28-29页 |
·系统的业务需求分析 | 第28页 |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第28-29页 |
·系统的性能需求分析 | 第29页 |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9-31页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29-30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0页 |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 第30-31页 |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 第31-33页 |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 第31-32页 |
·监测基础数据库设计 | 第32-33页 |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 | 第33页 |
·数据库的建立和连接 | 第33-36页 |
第5章 成都来福士变形监测信息系统的实现 | 第36-56页 |
·系统界面设计 | 第36页 |
·地图功能 | 第36-39页 |
·地图浏览 | 第37页 |
·图层的加载 | 第37-38页 |
·地图的符号化 | 第38-39页 |
·查询功能 | 第39-46页 |
·数据的查询 | 第40-43页 |
·属性查图 | 第43-46页 |
·属性表的查询 | 第46页 |
·数据的管理 | 第46-48页 |
·图形的生成 | 第48-56页 |
·变形监测曲线图的生成 | 第48-50页 |
·三维模拟图和沉降等值线图 | 第50-5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