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城中村改造需要新突破 | 第8页 |
| ·公共租赁房成为住房保障体系的新途径 | 第8-9页 |
| ·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 ·对城中村改造的意义 | 第9-10页 |
| ·对公共租赁房建设的意义 | 第10-11页 |
| ·对城中村和公共租赁房建设的双向促进 | 第11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1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1-13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 ·调研研究法 | 第11-12页 |
| ·综合分析法 | 第12-13页 |
| 2. 相关理论及政策现状 | 第13-22页 |
| ·城中村改造的研究理论 | 第13-15页 |
| ·国内外住房保障体系相关研究 | 第15-22页 |
| ·国外住房保障制度的理论及政策 | 第15-17页 |
| ·国内公共租赁房研究的现状 | 第17-22页 |
| 3. 我国目前城中村改造的模式及存在问题 | 第22-27页 |
| ·现有城中村改造模式 | 第22-23页 |
| ·政府投资模式 | 第22页 |
| ·村民自建模式 | 第22-23页 |
| ·开发商投资模式 | 第23页 |
| ·城中村存在的问题 | 第23-27页 |
| ·管理问题 | 第23-24页 |
| ·权属管理 | 第23-24页 |
| ·公共设施及房屋建设管理 | 第24页 |
| ·人口综合管理 | 第24页 |
| ·经济问题 | 第24-25页 |
| ·村民的生活保障问题 | 第24-25页 |
| ·城中村建设资金问题 | 第25页 |
| ·环境问题 | 第25-27页 |
| ·生态环境恶化 | 第25页 |
| ·人文环境恶化 | 第25-27页 |
| 4. 我国现行住房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 ·保障对象界定模糊 | 第27页 |
| ·保障管理难度大 | 第27-28页 |
| ·保障缺少循环机制 | 第28页 |
| ·保障资金和土地短缺 | 第28-30页 |
| 5. 金华市城中村及公共租赁房建设现状 | 第30-36页 |
| ·金华市城中村现状 | 第30-31页 |
| ·金华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 ·城中村规划编制难 | 第31页 |
| ·城中村政策配套缺失 | 第31-32页 |
| ·城中村违章建房多 | 第32页 |
| ·城中村基建及环境差 | 第32-33页 |
| ·城中村管理难度大 | 第33页 |
| ·城中村改造资金短缺 | 第33页 |
| ·金华市公共租赁房建设情况 | 第33-34页 |
| ·金华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 ·保障体系不完整 | 第34页 |
| ·保障范围狭窄 | 第34-35页 |
| ·保障建设资金短缺 | 第35-36页 |
| 6. 城中村改造与公共租赁房建设的有机结合 | 第36-47页 |
| ·城中村改造与公共租赁房建设的相似性 | 第36-37页 |
| ·城中村改造对实现公共租赁房的优势 | 第37页 |
| ·基于博弈理论的城中村改造与公共租房建设中的主体分析 | 第37-42页 |
| ·对政府的分析 | 第38页 |
| ·对村民的分析 | 第38-39页 |
| ·对村集体的分析 | 第39-40页 |
| ·城中村改造分类 | 第40-42页 |
| ·基于公共租赁房建设的城中村改造措施 | 第42-47页 |
| ·合理选择城中村改造房源 | 第42页 |
| ·加快城中村土地性质的转变 | 第42页 |
| ·合理规划布局老旧城中村 | 第42-43页 |
| ·征收违章建房房租税 | 第43页 |
| ·改造示范村作为公租房房源 | 第43-44页 |
| ·城中村规划纳入城市整体规划 | 第44-45页 |
| ·合理拆迁补偿标准和土地出让政策 | 第45页 |
| ·建立健全城中村社会保障制度 | 第45-46页 |
| ·多梁道、多途径拓展改造资金 | 第46页 |
| ·加强城中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 第46页 |
| ·转变城中村民村民观念 | 第46-47页 |
| 7.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