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语表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32页 |
1.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发病机制与研究进展 | 第11-20页 |
·颈椎病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 第11-20页 |
2.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 第20-27页 |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分型 | 第21页 |
·诊断 | 第21-24页 |
·鉴别诊断 | 第24-25页 |
·治疗 | 第25-27页 |
3.祖国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 第27-32页 |
·病名认识 | 第27-28页 |
·病因病机认识 | 第28-30页 |
·治疗认识 | 第30-32页 |
实验研究 | 第32-38页 |
1.选穴依据 | 第32-33页 |
·从现代解剖角度认识颈夹脊穴 | 第32页 |
·从经络角度认识颈夹脊穴 | 第32-33页 |
2.电针颈夹脊穴作用机理 | 第33-34页 |
·从祖国医学角度探讨其作用机理 | 第33-34页 |
·从现代医学角度探讨其作用机理 | 第34页 |
3.实验研究 | 第34-3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4-35页 |
·模型的制备 | 第35页 |
·模型评定 | 第35页 |
·指标观察及检测 | 第35-36页 |
4.统计学处理 | 第36-38页 |
结果 | 第38-41页 |
1.电镜下神经根组织观察结果 | 第38页 |
2.各组大鼠FOS蛋白阳性免疫反应光密度测定结果比较 | 第38-40页 |
3.各组大鼠COX-2蛋白阳性免疫反应光密度测定结果比较 | 第40-41页 |
讨论 | 第41-45页 |
1.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41页 |
2.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探讨 | 第41-43页 |
3.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丘脑痛感区FOS蛋白及脊髓背角COX-2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4.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附录 | 第52-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60页 |
个人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