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流域调水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以位山闸引黄调水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引言 | 第10-22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跨流域调水概况及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国外跨流域调水概况 | 第12-13页 |
·国内跨流域调水概况 | 第13-17页 |
·国外跨流域调水研究现状 | 第17页 |
·国内跨流域调水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跨流域调水影响成效分析 | 第22-35页 |
·位山引黄调水工程现状 | 第22-27页 |
·位山引黄调水概况 | 第22-24页 |
·位山引黄调水技术经济现状 | 第24-25页 |
·位山引黄调水技术经济核心 | 第25页 |
·位山引黄调水管理运行现状 | 第25-27页 |
·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 第27-30页 |
·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分析 | 第27-29页 |
·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分析 | 第29-30页 |
·跨流域调水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 第30-32页 |
·跨流域调水经济效益分析 | 第30-31页 |
·跨流域调水经济负效益分析 | 第31-32页 |
·跨流域调水对社会效益的影响分析 | 第32页 |
·跨流域调水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5页 |
·跨流域调水项目决策失误 | 第33页 |
·跨流域调水供水规模风险 | 第33-34页 |
·跨流域调水工程财务问题 | 第34-35页 |
3 跨流域调水技术经济问题分析 | 第35-42页 |
·水价不到位和政策性亏损 | 第35-37页 |
·水价理论 | 第35-37页 |
·调水管理成本较高 | 第37-38页 |
·应急调水问题较多 | 第38-40页 |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 第40-42页 |
·土地荒漠化 | 第40页 |
·次生盐碱化 | 第40-41页 |
·经济发展滞后 | 第41-42页 |
4 跨流域调水技术经济效益提高对策 | 第42-58页 |
·降低调水成本对策 | 第42-48页 |
·改革调水管理体制 | 第42-43页 |
·建立市场调节的分类水价机制 | 第43-45页 |
·完善用水户协会 | 第45-47页 |
·大力发展节水改造 | 第47页 |
·改革供水管理制度 | 第47-48页 |
·改善调水区生态环境对策 | 第48-49页 |
·土地沙化防治对策 | 第48-49页 |
·积极开展泥沙利用研究 | 第49页 |
·筹建多功能“引黄淤沙建材研发中心” | 第49页 |
·改善应急调水的运作模式对策 | 第49-52页 |
·供水工程投资和水费应相互独立 | 第51-52页 |
·建立合理的调水经济补偿制度 | 第52-54页 |
·完善市场为主导的水权转让机制 | 第52-54页 |
·坚持“谁节水补偿谁”市场补偿原则 | 第54页 |
·建立较完善的跨流域调水水市场 | 第54-58页 |
·建立水权初始配置与一级市场 | 第54-55页 |
·建立受水区水权流转与水权交易二级市场 | 第55页 |
·公正的规则透明的调水用水程序 | 第55-56页 |
·节水型社会建设 | 第56页 |
·市场有效的监管 | 第56-5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8-61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59-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