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深基坑支护结构监测分析及设计评价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 ·基坑工程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深基坑监测现状 | 第15-17页 |
| ·监测分析现状 | 第17-19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深基坑工程监测概况 | 第20-42页 |
| ·工程背景 | 第20-22页 |
| ·工程概况 | 第20-21页 |
|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 第21-22页 |
| ·工程地质 | 第21-22页 |
| ·水文地质 | 第22页 |
| ·不良地质影响 | 第22页 |
| ·周边环境 | 第22页 |
| ·深基坑工程监测系统 | 第22-29页 |
| ·监测系统设置原则 | 第22-23页 |
| ·监测布点情况 | 第23-27页 |
| ·地下连续墙墙身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 第23页 |
| ·地下连续墙墙顶水平位移监测 | 第23-24页 |
| ·地下连续墙墙顶及坑外地表垂直位移(沉降)监测 | 第24-25页 |
| ·混凝土支撑、钢支撑轴力监测 | 第25页 |
| ·地下连续墙钢筋应力监测 | 第25页 |
| ·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 第25页 |
| ·地下连续墙外侧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监测 | 第25-26页 |
| ·周围建筑物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 | 第26页 |
| ·立柱隆沉监测 | 第26页 |
| ·基坑周围地下管线监测 | 第26-27页 |
| ·周边建筑物裂缝监测 | 第27页 |
| ·监测频率 | 第27-28页 |
| ·自动化采集项目的监测频率 | 第27页 |
| ·人工采集项目的监测频率 | 第27-28页 |
| ·监测预警体系 | 第28-29页 |
| ·预警值 | 第28页 |
| ·预警反馈体系 | 第28-29页 |
| ·安全监控系统 | 第29-31页 |
| ·实测数据分析 | 第31-41页 |
| ·地下连续墙墙身水平位移(测斜) | 第31-34页 |
| ·地下连续墙墙顶水平位移 | 第34-35页 |
| ·地下连续墙墙顶及坑外地表沉降 | 第35-37页 |
| ·钢支撑轴力 | 第37-38页 |
| ·地下连续墙外侧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 | 第38-39页 |
| ·基坑外地下水位 | 第39-40页 |
| ·立柱隆沉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实测数据拟合分析及预测 | 第42-53页 |
| ·非线性模型的加权最小二乘估计 | 第42-43页 |
| ·实测数据拟合模型 | 第43页 |
| ·幂函数模型 | 第43页 |
| ·指数函数模型 | 第43页 |
| ·组合模型 | 第43页 |
| ·数据拟合分析及预测 | 第43-52页 |
| ·地下连续墙墙身水平位移(测斜) | 第44-46页 |
| ·地下连续墙墙顶水平位移 | 第46-49页 |
| ·地下连续墙墙顶垂直位移(沉降) | 第49-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深基坑工程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53-68页 |
| ·有限元模型概述 | 第53-56页 |
| ·有限元分析过程及计算成果分析 | 第56-60页 |
| ·有限元分析过程 | 第56页 |
| ·有限元计算成果分析 | 第56-60页 |
| ·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 第60-66页 |
| ·钢支撑水平间距的影响 | 第60-61页 |
| ·钢支撑截面大小的影响 | 第61-63页 |
| ·钢支撑支撑层数的影响 | 第63-64页 |
| ·钢支撑预加轴力的影响 | 第64-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附录 | 第73-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附件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