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传统住宅(民居)论文

中国传统宅院地域性建构特征探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研究背景第12页
   ·研究现状第12-13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研究对象第14-15页
   ·研究方法和框架第15-17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5-17页
第二章 整体研究中国传统宅院的九宫格结构第17-33页
   ·传统院落的“元空间”模式第17-29页
     ·传统单体建筑的基本单元——间第17-19页
     ·传统建筑空间基本单位——院第19-28页
     ·院的集合形成镇或城第28-29页
   ·中国传统宅院地域性分布的九宫格结构第29-31页
     ·中国地貌概述第29-31页
     ·九宫格结构第31页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中国传统宅院的共性特征——中宫第33-43页
   ·传统宇宙观——易道第33-35页
   ·价值观——礼制第35-36页
   ·伦理观——宗法第36-37页
   ·传统审美观——习俗第37-38页
   ·宅院的共性特征第38-42页
     ·大环境布局第38-40页
     ·小环境处理第40-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多样性的民居形式(一)——八方第43-59页
   ·地域性导致的多样性民居第43-46页
   ·东西差异第46-49页
     ·东湿(水)第46-47页
     ·西风(干)第47-49页
   ·南北不同第49-52页
     ·南暑(热)第49-51页
     ·北寒(冷)第51-52页
   ·其它交汇地区第52-58页
     ·东南(湿热)第53-54页
     ·西南(干热)第54-55页
     ·东北(湿寒)第55-57页
     ·西北(干冷)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多样性的民居形式(二)——特案第59-74页
   ·少数民族因素第59-65页
     ·民居的地域性与民族性共存第59页
     ·主要少数民族住宅特色第59-63页
     ·民族标签第63-64页
     ·与汉式院落空间比较第64-65页
   ·特殊防御因素第65-67页
   ·地域材料限制因素第67-69页
   ·工匠及营造技术因素第69-71页
   ·宗教的因素第71-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宅院空间的演变规律与特点分析第74-86页
   ·传统民居构造中的单体区别第74-78页
     ·屋顶坡度与材质的不同第75-76页
     ·墙身厚度与材质的区别第76-77页
     ·基座形式的比较第77-78页
   ·“宅院”的空间比较第78-83页
   ·时代更替第83-84页
   ·对传统宅院中宫模式的思考第84-85页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结语:传统宅院空间对现代居住类建筑的设计启示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89页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土住宅质量通病及预控措施研究
下一篇:交通荷载作用下基坑支护结构受力变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