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钒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1页
 第一节 锂离子电池及电极材料第10-19页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第10-12页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第11页
     ·锂离子电池特性第11-12页
   ·锂离子电池纳米材料第12-19页
     ·纳米正极材料第13-16页
       ·纳米LiCoO_2第13-14页
       ·纳米Li-Mn-O第14页
       ·纳米LiFePO_4 和LiVOP04第14-15页
       ·纳米LiFeO_2 、LiNiO_2 和LiFeS_2第15页
       ·纳米MnO_2第15-16页
       ·纳米V_2O_5第16页
     ·纳米负极材料第16-19页
       ·碳材料第17页
       ·富勒烯和碳纳米管第17页
       ·氧化锡第17-18页
       ·金属负极材料第18页
       ·其他负极材料第18-19页
 第二节 (锂)钒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第19-30页
   ·正极材料Li_(1+x)V+_3O_8 发展史第19-20页
   ·Li_(1+x)V+_3O_8 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第20-21页
   ·Li_(1+x)V+_3O_8 的充放电过程中结构的变化第21页
   ·Li_(1+x)V+_3O_8 的合成方法及改进第21-26页
     ·固相法第22-23页
       ·嵌入无机化合物第22-23页
       ·超声波处理第23页
       ·氧缺陷第23页
     ·Li_(1+x)V+_3O_8 的低温合成方法第23-25页
       ·溶胶-凝胶法(sol-gel)第24页
       ·沉淀法第24-25页
       ·水热合成法第25页
     ·其它方法第25-26页
       ·微波法第25页
       ·机械化学法第25-26页
   ·Li_(1+x)V+_3O_8 掺杂改性研究第26-27页
     ·掺杂组分取代锂第26页
     ·掺杂组分取代钒第26-27页
     ·掺杂部分取代O第27页
   ·其它(锂)钒氧化物第27-30页
     ·LiMVO_4第27-28页
     ·Li_3V_2(PO_4)_3第28-29页
     ·LiVPO_4F第29页
     ·钒的氧化物第29-30页
 3 本文设想与研究目的第30-31页
第二章 低热固相烧结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纳米材料LIV_3O_8第31-40页
   ·实验部分第31-32页
     ·实验所用试剂和仪器第31页
     ·样品的制备第31-32页
     ·电池的制备及测试第32页
   ·结果与讨论第32-39页
     ·热重差热分析第32-33页
     ·XRD 分析结果第33-34页
     ·TEM 分析结果第34-35页
     ·SEM 测试第35-36页
     ·充放电测试第36-38页
     ·循环伏安测试第38页
     ·交流阻抗测试第38-39页
   ·结论第39-40页
第三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LIV_3O_8及其掺杂改性研究第40-54页
 第一节 溶胶-凝胶法制备LIV_3O_8及其电化学性能第40-47页
     ·实验部分第40-42页
       ·实验所用试剂和仪器第40页
       ·样品的制备第40-41页
       ·实验原理第41页
       ·电池的制备及测试第41-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46页
       ·热重差热分析第42-43页
       ·XRD 分析结果第43页
       ·TEM 分析结果第43-44页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4-46页
     ·结论第46-47页
 第二节 掺杂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LIV_3O_8电化学性能的改善第47-54页
     ·实验部分第47-49页
       ·实验所用试剂和仪器第47-48页
       ·样品的制备第48页
       ·实验原理第48页
       ·电池的制备及测试第48-49页
     ·结果与讨论第49-53页
       ·XRD 分析结果第49页
       ·SEM 测试第49-50页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0-53页
     ·结论第53-54页
第四章 水热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纳米材料LIV_3O_8第54-63页
   ·实验部分第54-55页
     ·实验所用试剂和仪器第54页
     ·样品的制备第54-55页
     ·电池的制备及测试第55页
   ·结果与讨论第55-62页
     ·热重差热分析第55-56页
     ·XRD 分析结果第56-57页
     ·TEM 分析结果第57-58页
     ·充放电测试第58-60页
     ·循环伏安测试第60-61页
     ·交流阻抗测试第61-62页
   ·结论第62-63页
第五章 锂离子电池正极纳米多孔材料锂钒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能第63-72页
   ·实验部分第63-64页
     ·实验所用试剂和仪器第63-64页
     ·样品的制备第64页
     ·电池的制备及测试第64页
   ·结果与讨论第64-71页
     ·热重差热分析第64-65页
     ·样品的XRD 分析结果第65-66页
     ·TEM 分析结果第66-67页
     ·充放电测试第67-68页
     ·循环伏安测试第68-69页
     ·交流阻抗测试及Li~+离子扩散系数D 的确定第69-71页
   ·结论第71-72页
结论与研究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5页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整理论文及会议交流情况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纳米结构负极材料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氧化锰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电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