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论文研究 | 第9-3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5页 |
·种子检测和品种保护的重要性 | 第9-10页 |
·种子检测 | 第9页 |
·品种保护 | 第9-10页 |
·玉米品种鉴定和保护技术的发展 | 第10-22页 |
·传统品种鉴定技术 | 第11-13页 |
·现代鉴定与保护技术 | 第13-22页 |
·SSR 标记技术在作物品种鉴定和保护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DNA 分子标记技术在品种鉴定和保护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SSR 标记技术在玉米品种质量检测和保护中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 第24-25页 |
2 论文研究 | 第25-30页 |
·研究意义 | 第25-27页 |
·论文设计 | 第27-30页 |
·研究目标 | 第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 | 第28-29页 |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第二章 玉米杂交种亲本自交系SSR 快速鉴定技术 | 第30-3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0-32页 |
2 实验方法及分析讨论 | 第32-35页 |
·杂交种果皮剥离及DNA 提取 | 第32页 |
·SSR 标记 | 第32-33页 |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银染 | 第33-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果皮提取DNA | 第35-37页 |
·DNA 分子标记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4 讨论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利用SSR 分子标记技术探索玉米自交系内和自交系间的变异关系 | 第39-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实验材料 | 第39-42页 |
·方法 | 第42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2页 |
2 结果分析 | 第42-47页 |
·不同地点和不同年代自交系的SSR 分析 | 第42-45页 |
·50 份玉米自交系的SSR 分析 | 第45-47页 |
3 讨论 | 第47-49页 |
·玉米自交系遗传变异的研究 | 第47-48页 |
·玉米自交系遗传变异的来源 | 第48页 |
·玉米自交系之间的遗传关系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利用SSR 分子标记技术探索玉米自交系与其衍生系之间的遗传关系 | 第49-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实验材料 | 第49-50页 |
·方法 | 第50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0页 |
2 结果分析 | 第50-56页 |
·黄早四×掖107 的F_2、F_8群体的遗传关系 | 第50-51页 |
·X178×B73 的F_2、F_8群体的遗传关系分析 | 第51-52页 |
·相似性系数概率分析 | 第52-53页 |
·抽查不同引物数对相似性系数的影响 | 第53-56页 |
·黄早四×掖107 群体抽样分析 | 第53-54页 |
·X178×B73 抽样结果 | 第54-56页 |
·综合分析 | 第56页 |
3 讨论 | 第56-58页 |
·由F2 代群体衍生的家系彼此之间的遗传关系 | 第56-57页 |
·玉米自交系与衍生系之间的关系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
附录 1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