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缓刑制度概述 | 第12-18页 |
第一节 缓刑制度的起源 | 第12-15页 |
一、缓刑制度在国外的起源与发展 | 第12-14页 |
二、缓刑制度在国内的起源与发展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缓刑的类型和法律性质 | 第15-18页 |
一、缓刑的类型 | 第15-17页 |
二、缓刑的法律性质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我国缓刑制度的适用现状 | 第18-26页 |
第一节 结合修正案(八)评价我国缓刑制度的适用条件 | 第18-23页 |
一、缓刑适用的形式要件 | 第18-20页 |
二、缓刑适用的实质要件 | 第20-23页 |
三、缓刑的排除要件 | 第23页 |
第二节 我国缓刑的考察制度 | 第23-26页 |
一、缓刑制度的考察主体 | 第23-24页 |
二、缓刑制度的考察期限 | 第24-25页 |
三、缓刑制度的考察内容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缓刑的撤销与法律后果 | 第26-32页 |
第一节 缓刑的撤销 | 第26-31页 |
一、缓刑考验期内再犯新罪 | 第27页 |
二、缓刑考验期内发现漏罪 | 第27-28页 |
三、缓刑期间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 | 第28-29页 |
四、缓刑撤销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 第29-31页 |
第二节 缓刑的法律后果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关于我国缓刑制度的几点建议 | 第32-37页 |
一、建立罚金刑缓刑制度 | 第32-33页 |
二、增设有关缓刑负担的规定 | 第33-35页 |
三、完善有关缓刑指示的规定 | 第35页 |
四、增加延长缓刑监督考察期限的规定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