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电子对抗(干扰及抗干扰)论文--通信电子对抗论文

通信电台细微特征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概述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1页
     ·辐射源个体识别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特征提取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特征选择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分类器设计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跳频信号分析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本文的主要贡献第21-22页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22-25页
第二章 通信电台细微特征的构成因素第25-38页
   ·引言第25页
   ·通信电台个体特征的产生机理第25-27页
   ·通信电台的暂态特征第27-28页
   ·通信电台的常规特征第28-30页
     ·信号的载频偏差第28-29页
     ·信号的调制参数第29页
     ·电台的杂散特征第29-30页
   ·信号的高阶统计特征第30-36页
     ·高阶统计量的基础知识第31-32页
     ·积分双谱第32-34页
     ·选择双谱第34-35页
     ·信号的峰度第35页
     ·基于高阶谱核函数的特征分析第35-36页
   ·电台细微特征集的定义第36页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通信电台的常规特征分析第38-70页
   ·引言第38页
   ·信号的载频偏差第38-44页
     ·基于改进相位拟合的载频估计算法第39-40页
     ·实验与分析第40-44页
   ·信号的调制参数第44-50页
     ·FM信号调频指数的估计第44-45页
     ·AM信号调幅指数的估计第45-46页
     ·FSK信号码速率的估计第46-50页
   ·电台的杂散特征第50-63页
     ·信号包络提取方法第50-51页
     ·信号包络的高阶J特征第51-53页
     ·丛于EMD的Hilbert谱对称性参数第53-57页
     ·信号包络的盒维数、信息维数和LZC复杂度第57-63页
   ·各常规特征的重要度评价第63-69页
     ·特征选择对于特征评价的作用第63-64页
     ·基于邻域粗糙集的特征重要度评估法第64-67页
     ·特征重要度评估第67-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电台信号的高阶统计特征分析第70-89页
   ·引言第70-71页
   ·信号包络的峰度第71-74页
     ·信号包络峰度的估计方法第71页
     ·实验与分析第71-74页
   ·积分双谱特征第74-78页
     ·积分双谱的比较第74-75页
     ·实验与分析第75-78页
   ·基于高阶谱核函数的特征提取方法第78-85页
     ·信号的高阶谱形式第78-79页
     ·支持向量机的相关知识第79-82页
     ·高阶谱核函数的定义第82-83页
     ·实验与分析第83-85页
   ·核函数的阶数选择第85-86页
   ·各高阶统计特征的重要度评估第86-87页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五章 电台识别中的特征选择及分类器设计第89-99页
   ·引言第89页
   ·对细微特征集的特征选择第89-92页
     ·特征选择方法概述第89-90页
     ·基于邻域模型的前向贪心数值特征选择第90-91页
     ·实验与分析第91-92页
   ·基于加权特征的SVM设计第92-94页
     ·基于加权特征的SVM第93-94页
     ·实验与分析第94页
   ·组合分类器第94-98页
     ·丛于权重投票法的组合分类器设计第95-97页
     ·实验与分析第97-98页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六章 跳频信号的细微特征分析第99-111页
   ·引言第99页
   ·跳频信号参数估计第99-106页
     ·跳频信号参数估计方法第99-100页
     ·基于小波抑制WVD交叉项的跳频参数估计第100-104页
     ·实验与分析第104-106页
   ·基于小波变换核函数的跳频信号特征分析第106-110页
     ·Morlet小波变换核函数第106-108页
     ·实验与分析第108-110页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1-114页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第111-112页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3页
附录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协作式匝道控制方案
下一篇:基于信息融合的移动机器人定位与地图创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