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案例 | 第12-14页 |
(一) 案情简介 | 第12-13页 |
(二) 本案的争议焦点 | 第13-14页 |
二、广告语是否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 第14-17页 |
(一) 争议观点 | 第14-15页 |
1. 广告语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 第14-15页 |
2. 广告语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 第15页 |
(二) 广告语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正当性 | 第15-17页 |
三、征集广告语的法律性质 | 第17-23页 |
(一) 争议观点 | 第17-20页 |
1. 征集广告语是一种要约引诱 | 第18页 |
2. 征集广告语是一种悬赏广告 | 第18-19页 |
3. 征集广告语是委托创作行为 | 第19-20页 |
(二) 征集广告语的行为是一种优等悬赏广告 | 第20-23页 |
1. 将征集广告语行为定性为优等悬赏广告的原因 | 第20-22页 |
2. 应征作品应定性为委托作品 | 第22-23页 |
四、征集入选广告语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法律效力 | 第23-28页 |
(一) 争议观点 | 第23-25页 |
1. 著作人身权不可转让 | 第23-24页 |
2. 著作人身权可以转让 | 第24-25页 |
(二) 著作人身权可以有限制的转让 | 第25-28页 |
1. 国内外关于著作人身权转让的态度 | 第25-26页 |
2. 从著作人身权的性质论证转让的可能性 | 第26-27页 |
3. 现实状况决定著作人身权转让的必然性 | 第27-28页 |
五、广告语著作权保护的建议 | 第28-31页 |
(一) 从立法的角度保护广告语的著作权 | 第28-29页 |
(二) 从当事人的角度保护广告语的著作权 | 第29页 |
(三) 著作人身权转让的立法构想 | 第29-31页 |
1. 建议我国著作权立法中明确著作人身权可以转让的总体原则 | 第29-30页 |
2. 合理期限内的转让 | 第30-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