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济运河大桥钢箱梁顶推施工数值仿真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9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主要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页 |
| ·特色与创新 | 第17-18页 |
| ·预测效益和应用前景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顶推施工方法与数值仿真分析技术 | 第19-28页 |
| ·顶推法概述 | 第19-25页 |
| ·顶推施工方法的起源与发展 | 第19-22页 |
| ·顶推施工法优缺点 | 第22-24页 |
| ·棘块式顶推施工工艺及特点 | 第24页 |
| ·顶推施工法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 ·施工过程数值仿真技术 | 第25-28页 |
| ·施工仿真分析与施工控制的联系 | 第26页 |
| ·施工仿真分析的常用方法与不足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桥梁施工过程仿真分析理论 | 第28-39页 |
| ·施工过程仿真分析的有限元理论 | 第28-35页 |
| ·几何非线性分析理论 | 第28-31页 |
| ·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方程的数值解法 | 第31-33页 |
| ·有限元法的一般计算步骤 | 第33-35页 |
| ·激活和钝化技术在施工过程仿真计算分析中的应用 | 第35-37页 |
| ·激活和钝化技术简介 | 第35-36页 |
| ·激活和钝化技术原理 | 第36-37页 |
| ·仿真计算的影响因素 | 第37-39页 |
| ·结构参数 | 第37-38页 |
| ·施工方案 | 第38页 |
| ·结构计算分析模型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论文的工程背景 | 第39-46页 |
| ·导梁 | 第39-40页 |
| ·钢箱梁概况 | 第40-41页 |
| ·顶推平台和临时墩布置 | 第41-42页 |
| ·顶推设备 | 第42-43页 |
| ·滑道系统 | 第43-44页 |
| ·380T提升龙门 | 第44-46页 |
| ·龙门总体构造 | 第44页 |
| ·龙门导轨基础处理 | 第44-45页 |
| ·龙门安装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梁济运河大桥钢箱梁顶推施工过程仿真分析 | 第46-76页 |
| ·引言 | 第46-47页 |
| ·顶推施工过程仿真计算 | 第47-54页 |
| ·顶推施工过程划分 | 第47-48页 |
| ·MIDAS梁单元模型 | 第48-50页 |
| ·板单元模型 | 第50-54页 |
| ·梁单元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54-74页 |
| ·顶推过程主梁弯矩变化 | 第54-57页 |
| ·整个顶推过程中导梁前端挠度时程变化 | 第57-58页 |
| ·整个顶推过程中支承反力分析 | 第58页 |
| ·典型状态下仿真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 第58-66页 |
| ·最不利状态下临时墩偏位和受力分析 | 第66-70页 |
| ·最不利状态下排架受力分析 | 第70-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 ·结论 | 第76-77页 |
| ·展望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说明 | 第82-83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