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0页 |
第1章 三代领导人对国际战略环境的分析判断 | 第10-23页 |
·对时代主题的判断 | 第10-13页 |
·毛泽东的时代观:战争与革命 | 第10-11页 |
·邓小平的时代观:和平与发展 | 第11-12页 |
·江泽民的时代观:强调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同时又深化了对此的认识 | 第12-13页 |
·对国际格局的分析 | 第13-18页 |
·毛泽东的国际格局观 | 第13-15页 |
·邓小平的国际格局观 | 第15-16页 |
·江泽民对国际格局的分析 | 第16-18页 |
·对世界战争形势的判断 | 第18-23页 |
·毛泽东认为战争危险存在,并且迫在眉睫,不可避免 | 第18-19页 |
·邓小平指出战争危险依然存在,但世界大战可以避免 | 第19-21页 |
·江泽民认为国际局势整体趋缓,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是威胁和平的主要根源 | 第21-23页 |
第2章 三代领导人对我国的国际战略目标的确立 | 第23-28页 |
·毛泽东的国际战略目标 | 第23-24页 |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目标 | 第24-26页 |
·维护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的国际环境 | 第24-25页 |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第25-26页 |
·江泽民的国际战略目标 | 第26-28页 |
第3章 三代领导人国际战略政策理论研究 | 第28-43页 |
·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政策理论 | 第28-32页 |
·“一边倒”国际战略 | 第28-29页 |
·“两个拳头打人”的国际战略 | 第29-31页 |
·“一条线”和“一大片”国际战略 | 第31-32页 |
·邓小平国际战略政策理论 | 第32-38页 |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 | 第32-34页 |
·淡化意识形态差异,建立新的党际关系和国家关系,实现全方位外交 | 第34-35页 |
·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政策 | 第35-37页 |
·“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国际战略 | 第37-38页 |
·江泽民国际战略政策理论 | 第38-43页 |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 第38-40页 |
·调整和改善大国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 | 第40-41页 |
·“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 第41-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