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刑法规制律师执业活动的现行规范分析 | 第1-14页 |
(一) 律师执业的刑法规制基础及概况 | 第6-7页 |
1、 法律平等性要求 | 第6页 |
2、 诉讼内在价值要求 | 第6-7页 |
3、 律师自律性要求 | 第7页 |
(二) 律师执业中的刑事责任概况 | 第7-8页 |
1、 从律师涉入的各种法律关系和社会关系来考察: | 第7-8页 |
2、 从律师参与的执业活动或与之相关的活动来考察: | 第8页 |
(三) 刑法第306条特殊规范的犯罪构成及司法界定 | 第8-14页 |
1、 刑法第306条的犯罪构成及认定 | 第9-11页 |
2、 刑法第306条在司法认定中的几个问题 | 第11-14页 |
二、 刑法第306条的弊端及思考 | 第14-25页 |
(一) 律师执业刑事规制的立法缺陷 | 第14-19页 |
1、 主体特殊化的非必要性和歧视性 | 第16-17页 |
2、 罪状描述的模糊化 | 第17-18页 |
3、 惩罚的非同一性 | 第18页 |
4、 泛刑化倾向 | 第18-19页 |
5、 条文的重复 | 第19页 |
(二) 律师违法执业的刑事责任追究的现状 | 第19-21页 |
(三) 从刑法的立法理念看律师职业刑事责任规范 | 第21-25页 |
1、 刑法第306条在立法正当性上的欠缺 | 第21-24页 |
2、 刑法第306条有违刑事立法的平等、公平原则 | 第24页 |
3、 刑法第306条在刑法立法科学性上的缺陷 | 第24-25页 |
三、 律师执业中刑法规制现状的原因思考 | 第25-31页 |
(一) 公权过于发达,公权容易侵犯私权 | 第26页 |
(二) 社会对律师职业性质和特点缺乏深刻理解和认同 | 第26-28页 |
(三) 律师现实地位所限 | 第28-31页 |
1、 中国律师的政治影响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 第29-30页 |
2、 中国律师与主导政治力量的对话和交涉能力较为赢弱 | 第30页 |
3、 律师执业的其他社会条件和环境亦不宽松 | 第30页 |
4、 律师作为政治力量的后备资源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 第30-31页 |
(四) 现有制度不完善所致 | 第31页 |
1、 现有诉讼证据制度不健全 | 第31页 |
2、 律师执业责任制度体系不健全 | 第31页 |
四、 律师执业刑法规制的立法建议 | 第31-43页 |
(一) 立法的指导思想 | 第31-34页 |
1、 正确认识我国法治进程中律师的客观现状,长远考虑 | 第31-32页 |
2、 以维护人权,实现司法公正与司法平衡为核心 | 第32-33页 |
3、 从刑法的谦抑性特点出发,以轻刑化思想为指导 | 第33-34页 |
(二) 立法建议 | 第34-43页 |
1、 赋予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 | 第34-38页 |
2、 以客户责任为中心,建立律师执业中的刑事责任体系 | 第38-41页 |
3、 建立完备的惩戒程序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