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国家理论论文--国家体制论文

电子政务环境下公民参政的社会性别平等问题探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导言第9-11页
2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公民参政与电子政务第11-17页
   ·社会性别的概念界定第11-13页
     ·社会性别理论提出及其传播第11-13页
     ·社会性别理论与女性主义的联系第13页
   ·电子政务与公民参政第13-14页
     ·电子政务的含义第13页
     ·公民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参政第13-14页
     ·电子政务环境下公民参政的特殊性第14页
   ·电子政务环境下公民参政社会性别平等的意义第14-17页
     ·公民参政社会性别平等的重要性第15页
     ·公民参政社会性别平等的必然性第15-17页
3 公民参政中的社会性别问题现状研究第17-26页
   ·社会性别权力现状第17-22页
     ·从“家庭-社会”维度构建社会性别权力第17-20页
     ·从政治、经济以及信息技术层面上分析社会性别权力第20-22页
   ·信息技术领域妇女的边缘化第22-23页
   ·电子政务对女性的“电子剥削”第23-26页
4 影响电子政务环境下公民参政社会平等的因素第26-30页
   ·制度、法规第26页
   ·女性的参政权利第26-27页
   ·技术要求第27-28页
   ·有关女性的传统社会文化第28-30页
5 电子政务环境下参政者的素质要求与社会性别平等保障第30-34页
   ·公民参政的素质要求第30-32页
     ·参政的政治素质第30页
     ·公民的权利、责任意识和独立人格第30-31页
     ·道德和法律意识第31页
     ·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第31页
     ·健康身心素质和学习能力第31-32页
     ·现代化技术与工具的运用能力第32页
   ·实现参政社会性别平等的保障第32-34页
6 电子政务环境下公民参政社会性别平等的措施探索第34-47页
   ·电子政务环境下对公民参政社会性别平等的忽视第34-35页
   ·电子政务环境下保证公民参政社会性别平等的有效措施第35-44页
     ·从国家高度保证公民平等参政第35-38页
     ·从社会层面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第38-41页
     ·从个人、家庭层面做到社会性别平等第41-44页
   ·信息技术领域的妇女赋权第44-47页
7 结论及展望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附录第52-54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2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第52-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帮助犯的成立条件
下一篇:槲皮素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分子作用机制探讨